我的位置: 文化 > 读书 > 文章详情
【读书】一分耕耘,半分收获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琪琪 郑宪 2015-09-28 17:14
摘要:20年后的今天,我们和施教者的爸爸忻曙光在一次上海市业余乒乓球比赛的球场上偶尔见面,彼此惊讶: 我们大家竟然都“好这一口”(打乒乓)。说起20年对其儿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忻曙光禁不住“哈哈哈哈哈……”现在在美国的儿子看了这篇20年前写的“一分耕耘,半分收获”的教子篇,也会“哈哈哈哈哈……”吗?

作者今天的话

 

看来是琐事,其实有原则,看来是无意,其实有深意,看来是矛盾,其实有哲理。有因总有果,20年前栽树,20年后结果,当然是阶段性果实。

 

20年后的今天,我们和施教者的爸爸忻曙光在一次上海市业余乒乓球比赛的球场上偶尔见面,彼此惊讶: 我们大家竟然都“好这一口”(打乒乓)。说起20年对其儿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忻曙光禁不住“哈哈哈哈哈……”

 

现在在美国的儿子看了这篇20年前写的“一分耕耘,半分收获”的教子篇,也会“哈哈哈哈哈……”吗?

 

 

许多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都有大大小小的矛盾。教育是一门学问,对认真的父母亲,更是一门学问。有人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时却是一分耕耘,得到的却是半分收获,同时会有半分的“失去”。往往,1+1并非等于2。

这,值得我们深思。

 

“这孩子非常本分。”8岁的小男孩忻思源的父母亲一开始这样介绍自己的儿子,那口气,似满意,又有点遗憾,似赞赏,又有些不安。

 

父母亲说、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一直有矛盾,对孩子目前的状况,他们也心存一定的矛盾心理。

 

讲这一番话的同时,长得略胖的忻思源确实非常“本分”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儿童读物,看得聚精会神。他确实不像有的孩子在我们采访时会兴奋地在大人身边窜东窜西,笑叫闹唱。甚至,我们感觉不到孩子在这家庭中的主人意识,至少在表面上。他对大人之间的交谈尤其这交谈的内容涉及孩子本身反应淡然。

 

忻思源的父亲忻曙光,在上海华亭(集团)联营公司业务处任市场销售经理;母亲潘斌,在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搞资料工作。

 

说来说去,即入“俗套”:问起孩子的名字。为什么起名“思源”?忻思源这名字固然不难听,但“思源”到底思什么源?这名字让人想起非常熟悉的一句成语: 饮水思源。

 

心直口快的潘斌随即把一个小小的家庭矛盾挑开在我们面前: 1986年孩子出生时,她就想到一个既纯朴又绝好听的名字: 忻原。这名字不但叫得出口,又和时下人追求的“返朴归真”之意相吻。哪料到忻曙光听了,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绝对可笑,绝对荒唐: 当时他在新苑宾馆工作。新苑——忻原,普通话还有区别,上海话绝对谐音。上班到新苑,下班看忻原,烦死人,腻透。说穿了,他当时在新苑宾馆干活不顺心,如此而已。可这一来,把儿子的好名字“毁了”……

 

忻曙光笑着争辩:“现在儿子的名字,还是可以的嘛,也有返朴归真的意思的。另外,说思源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忘老祖宗嘛,潘斌是独养女儿,叫儿子不忘老祖宗的意义就更大啦。”

 

儿子的名字有返朴归真的意味,返朴归真的内涵重要的是“顺其自然”。我们不得不问,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你们有没有顺其自然?

 

又是潘斌,急急地脱口而出:“怎么可能呀,名字归名字,教育总要抓紧的!”

 

一屋子的人哄然笑起来。

 

便进一步问道: 怎么个抓紧教育的?

 

家里有两间房,一南一北,一大一小。孩子只1岁半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对他进行严格的“学龄前教育”。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孩子就跟随母亲进入朝北的小屋,开头是念儿歌,念唐诗,念短故事。以后买来《幼儿十万个为什么》、《幼儿知识百科》一页一页念给他听,不管孩子听懂听不懂,重要的是听,有时还要跟着念,跟着背诵。再以后——大约从孩子幼儿园中班开始,让孩子识字、算术。这“系统教育”没有特殊情况,几乎日日不辍。孩子全盘接受吗?基本上接受的。但有时孩子也要厌烦,也要反抗,也要哭和吵。有时母亲因为孩子的反应慢学不会、算得不对也要产生“恨铁不成钢”的烦躁情绪,或要怒斥,甚而来几下肉体惩罚,但总算坚持下来了。尽管回想起来,彼此都感到“很辛苦”。

 

这坚持不辍的“学龄前教育”不得不使人感佩。不得不问: 这“不懈的过程”(主要是母亲潘斌的劳作)的动力是什么?

 

潘斌说:“就因为我和忻曙光都没有正正规规地得到系统教育。”忻曙光1973年中学毕业分在一家石化厂当工人,1978年才有机会到外语培训班读了三年书,到头来市里却不承认培训班的大专资历。潘斌1976年技校毕业,后来好不容易读上了电视大学,总算“混”出个大专毕业。现在看来,夫妻俩都“壮志未酬”,都只能算半个文化人,这实在是一种遗憾,这遗憾只能期望儿子来补偿,于是便有了这很辛苦的“学龄前教育”,希望为儿子创造出良好的教育基础。

 

先不说这“学龄前教育”的成功与否,按一般人的想法,晚饭后的那段时间是孩子一天中游乐嬉戏的“黄金时间”,将其剥夺,未免残酷。这一想法,不得不说,不得不提出疑问。

潘斌听了,略略沉思,才答: 事情大概要一分为二,通过几年的“饭后教育”,儿子的语言发展能力提高不少。小屋子里讲的儿歌和故事,毕竟开阔了儿子的眼界,潜移默化得到了不少知识。记得4岁前,儿子的语言就常常表现出胜人一筹的地方。一次,一家三口在公园玩,前面跑着两个小女孩,小女孩一会儿跑得不见了,儿子蓦然道:“你们看,她们怎么跑得无影无踪了!”类似“无影无踪”的形容,不少,一段时候很令父母亲自豪。小屋子的闭门教育带来的缺憾看来是有的,譬如孩子长期养成静听的习惯,动作反应便显得比别的孩子慢了半拍,由此还带来孩子的动手能力差。另外,长期听母亲讲,主观能动性相对就弱……

 

我们再问:“孩子的‘本分’,是否也和你们的‘饭后教育’有关?”

 

“或许有的。”潘斌说。

 

在一旁的忻曙光终于开始发表“不同政见”:“潘斌的‘饭后教育’,我有赞赏的地方,也有保留的地方。忻思源的优点是本分,缺点也在于本分。本分使这孩子诚实,待人宽容。知道吗?他从托儿所到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老师们都说: ‘你们思源人缘最好,做什么事总吃亏在前。’这其实也是缺点,这样就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敢和人家去竞争。小屋里的闭门教育,确实有值得反省的地方。要知道,孩子今后面对的世界,毕竟是个充满了竞争的世界。”

 

看来,这就是夫妻俩对孩子教育矛盾的焦点所在。

 

父亲说,他正在以一些实际的行动来改变妻子的封闭式、传统式的教育。他举了个例子。

 

前段时候,潘斌出差北京一月,忻曙光“乘虚而入”,摒弃了潘斌的“饭后教育”,代之以所谓的“愉快加运动式教育”。具体做法是: 每天早晨起来做早锻炼。先跑20分钟的步,然后和儿子一起踢球、拍球、练习足球的过人技术,带球跑动,目的是使孩子的灵活性得到发展。这一个月,儿子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身体健康,食量大增,笑与哭明显增多……

 

大家笑起来。潘斌却有点不高兴:“忻曙光你不要说过头话,我什么时候反对儿子锻炼啦?我什么时候反对儿子运动啦?我不反对儿子踢球,只是不要跑着踢球。对,我反对让儿子跑步,书上说的,跑步是剧烈运动,对儿子健康不利的。危险。”

 

原来,潘斌从北京回来后,忻曙光的“愉快加运动式教育”自然而然停止。

 

忻曙光又说,说到教育,他正是有“得意之作”,那就是培养儿子的自立能力。前段时候他出差在外,为了锻炼儿子,就把放暑假在家的儿子带着走(这对一个父亲来说很不容易的)。忻曙光出差是搞旅游交易会,绝对忙,常常白天晚上都没法带孩子。他们住的宾馆有时装表演、卡拉OK演唱,他就让儿子自己去看,看累了自己回到房间里睡觉。有时宾馆的房间门锁了,儿子自己就会找上楼面的服务员,甜甜地叫几声“阿姨、阿婆,”房门自然就会为他打开。当然,也有“出岔”的时候,有一次儿子回房间跑错了路,跑到人家演出打灯光的地方。那里面的电线乱七八糟,被一个工作人员大骂:“小赤佬,不要命啦,要触电的!”儿子闻之,哇哇大哭。以后他回来对母亲自豪地说,这是他跟爸爸出差在外唯一的一次哭。还有便是骑自行车。他们家住在田林新村,忻曙光有一次让儿子骑自己的小四轮自行车,跟着他的大自行车一直骑到上海体育馆,单骑就要45分钟,还要上下一座高高的桥。上下桥时,忻曙光把大小自行车用根环形锁连起来,儿子上下桥时还算勇敢,丝毫不惊慌。试验了一次,以后经常带他自己骑小车到公园去玩。儿子为此也颇得意。潘斌对忻曙光的骑车运动倒也赞赏,尽管一开始有点担惊受怕。

 

儿子毕竟大了,儿子读一年级了,而且是在全市的重点实验小学学习,小学只读四年,紧张得很。儿子现在也有不少“思想”了。譬如有一次,学校的老师对孩子们说: 学校有心理咨询,谁有不能讲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和烦恼,都可以对老师说。有个小朋友说了爸爸妈妈在他面前吵架的事。以后开家长会,老师讲给家长们听: 你们以后要注意,别在孩子面前吵架。也没具体说哪个小朋友说的。想不到儿子知道后,对母亲说:“看来,老师的话也不可全相信,因为老师把小朋友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了!”

 

儿子大了,有时也开始不本分起来。有时在学校也被老师当成“捣蛋”的孩子来看待了。当然,那是极个别的时候。

 

儿子现在反抗意识也有了。有一次,忻曙光对儿子发火,脾气很大,儿子竟然在父亲火气最大的时候也“捶胸顿足”:“爸爸,你为什么这么凶?!”

 

忻曙光说起这件事,反而笑道:“这是一件好事。”

 

潘斌竟然也说:“可能是件好事。”

 

于是,第一次看到忻思源很开心地笑,坐在沙发上两条小腿晃悠晃悠……

 

〖忻思源简介〗

 

忻思源,1986年3月生于上海,1992年进入上海市实验学校,开始从小学到高中的10年一贯制求学。2002年16岁高中毕业,考入上海外贸学院(现上海外贸大学)英语专业学习。2006年7月毕业后进入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工作,担任华东区销售经理。2008年8月赴美国留学,在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获得会计硕士学位,并取得美国注册会计师(DUI)证书。目前在新加坡安永会计事务从事审计工作。

 

未完待续……

 

(注:《孩子,你已经长大》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栏目版权归上海观察所有。不得复制、转载。栏目编辑:许莺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