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读书 > 文章详情
【读书】十五孩子在沿街花店中成长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琪琪 郑宪 2015-09-23 12:56
摘要:20多年前《解放日报》上一篇“小茅屋花店”的文章,我们写的,作为改革开放的一角鲜活写生。我们因此相识,彼此热络。因此又有了这篇“小茅屋花店教子篇”。

 

作者今天的话

 

朱沙沙今天在哪里?

 

朱沙沙的妈妈朱道静、爸爸曹卫东在哪里?

 

曾经的那个在上海威海路石门路口有名的“小茅屋花店”。老板娘朱道静,女儿朱沙沙随妈妈的姓,因为爸爸的“发扬风格”。

 

20多年前《解放日报》上一篇“小茅屋花店”的文章,我们写的,作为改革开放的一角鲜活写生。我们因此相识,彼此热络。因此又有了这篇“小茅屋花店教子篇”。

 

找朱沙沙,几乎两个月,因为有人给了我们一个座机的电话号码,就说是朱道静的。一天天地打去,铃响无人接。打了一个多月。皆如此。忽然有一天,电话有人接了。我们兴奋地问:“是朱道静家吗?”回答竟然是个坚硬的男生:“打错了!”“咔嚓”挂断。

 

20多年啊,岁月是条越来越宽越来越长的河,河的这边,是我们,河的看不清的那边,是他们。

 

想见朱道静,想问已经长大的朱沙沙:“4岁时的你想做外交部长,现在呢?”

 

但就在交付此书稿的最后时刻,朱道静找到了,朱沙沙找到了。多么欢喜的结果呵!

 

 

孩子的母亲开着一爿花店,于是,孩子整天便和花在一起,便和嘈杂交上了朋友,店里店外,一个4岁小女孩的身影在进进出出。父母亲爱孩子,有时候父母亲却无法爱孩子,有时候故意不去“关心”孩子。

 

孩子,一个4岁的女孩子,因为父母亲的“事业”,少了许多东西,却又得到了许多许多……

 

上海威海路石门路口,有爿名气不小的花店: 小茅屋花店。那花店的外观如一座形的乡间小屋,那店名又充满野趣,店名的题字为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的苍劲飘逸的文体。小店生意常常极好,四季鲜花、花篮簇拥着店内店外。

 

采访花店是在秋日的一个艳阳天,上午9点到店,店里正热火朝天地忙。20平方米的店堂里摆放着25只两米来高的花篮,店老板朱道静和她的丈夫曹卫东正指挥着雇来的男女店工把花篮装上五辆黄鱼车,人出出进进,有人给花篮浇水,有人抬花篮,有人扎新鲜切花,吆喝声,嘻笑声……朱道静对我抱歉地说:“等忙完这一阵,才有空和你谈。”曹卫东也帮着老板娘忙,瞅空给那些帮工们发一圈儿香烟。

 

整整忙了一个小时,喧闹的花店才稍稍归于平静,但小屋里一片狼藉,地上漫着水,水中有菖兰、秋菊、康乃馨和玫瑰的黄、白、红各色花瓣……到这时,店主人又突然叫起来:“沙沙呢?沙沙!沙沙!”“快,快去找沙沙!说不定又给人送糖去了?”

 

“找到了!找到了!”

 

沙沙蹲在店门外扎切花的方桌下呢!

 

“小讨债,不要再吓煞阿爸姆妈了!”

 

“小讨债”沙沙是朱道静和曹卫东的女儿,4岁,大名: 朱沙沙。跟母姓。

 

朱沙沙的名字很好听,很响亮。问为什么跟母姓,朱道静笑嘻嘻指着曹卫东:“他‘发扬风格’呗。”瘦瘦的曹卫东不以为然地笑答:“名字只是个符号,对吧?姓跟谁不都一样。再说,我们曹家五兄弟,姓曹的小东西不少啦。小朱(指花店老板娘)家和我家相反,四姐妹,得,我乐得送个‘人情’孝敬丈人丈母娘。”

 

戏言到此。我又问:“刚才听到沙沙怎么会给人送糖的?”

 

“这小东西好大胆。”朱道静笑嘻嘻道,遂道出一个小故事来: 半年多前,沙沙也在这店堂围着父母亲转。店堂太忙,顾不上孩子。孩子从父亲手中接过两根哄她玩的棒头糖,对父亲说:“我送给家里隔壁的小哥哥。”曹卫东根本没在意,他们住的家离店堂不近,大人走也要20分钟的路,要过石门路、大沽路、延安中路这些闹猛街道。等店里忙过一阵,大家才突然发现沙沙不见了!店关门,连雇工也一起去找,找不到,急得要喊“警察叔叔”,孩子却由熟人带回来了。说孩子一个人从店里走回家,手里拿着两根棒头糖,“走了老多老多路”(孩子语),后来被路上的热心人挡住,孩子本来不哭,这时候才大哭:“为什么不让我走路?爸爸叫我送棒头糖给隔壁小哥哥!”观者都说:“奇了奇了,这么丁点的小孩,这么大的胆子。不过,小人爷娘也太不负责任了!”

 

“小人爷娘”这样对我们辩解: 谁说我们不负责任?这毛毛头(指沙沙),从小我们自己带,再忙也自己带在身边,从来没有让保姆带着睡过一天,毛毛头生下来一年内,春夏秋冬每天给她洗澡,这是小曹的“专利”。大胆,性格开朗,是我们有意培养小孩的。比如晚上回家,天早就黑了,进了屋子大人从不开灯,让孩子自己开。每天从家里出来,这孩子就会对大人说:“你们先走,我要关门了。”当然当然,那天她自己走了半个小时路的“棒头糖事件”,有点“出格”了。不过,就是这样,我们半句也没有批评她……

 

爱子之心,人人有之。然而,这观念曹卫东和朱道静近些年才接受。曹卫东今年41岁,朱道静整40岁。他们结婚时间是1982年,结婚时曹卫东是一家市级医院的中医内科医生,朱道静是一家服装厂的工人。结婚前后他们都有强烈的事业心,都认为: 人生苦短,事业难成;要成功,就要付出,发达国家的一个“共性现象”是: 不要孩子。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要孩子,他们还想出国,朱道静业余时间学服装设计,还到同济大学学油画,后来却因为: 出国梦的一时难圆,在单位上的种种不如意,朱道静在丈夫的赞同和支持下,决定辞职干个体户,做了个花店老板娘。

 

干个体,开花店,朱道静更把这看成一桩大事业。他们还是不要孩子。然而一开始事业并不“钟情”于他们,那时上海的个体户花店远未像90年代初这样兴旺,那时个体户的名声远没现在这般“悦耳”。开头几个月的生意,月月亏损几千元,花烂在店里,看了让人心疼掉泪。就在这时,来了个美国人思蒂文·鲁,31岁,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万里迢迢到中国旅游、工作,却一时用完了盘缠。一日,晃悠悠来到小茅屋花店,开口说要“打工”。朱道静心中叫苦: 这里已经赤字连连,却来个什么外国人要打工?开什么国际玩笑!曹卫东这个太太的谋士却怂恿夫人: 就让这位美国仔来打工,借钱也给他打工!为什么?曹卫东这样想: 现在只有中国人到外国去打工,却没有外国人在中国打工,就为了争中国人这口气,也要让他进门浇花扫地扎花篮!于是,再借了5000元,让思蒂文踏进店门来打工。岂不料这一来,不但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买花客,还让上海敏感的新闻界发现了“重大新闻”,电台、电视台、各大报刊都给予报道,以后,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和日本、印度、英、美、法等国的华人报纸都转载刊文: 说这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说这是“中国开放的象征”。这样一来,小茅屋花店名声大噪,生意大大地兴隆起来。这以后,花店先是摘掉了亏损帽,以后盈利步步高。这样,小茅屋花店“发啦”!

 

发起来的花店主人突然想要孩子了。事业有了一定的成功,生活宽裕了,就总想着身边缺了什么。缺什么?孩子。

 

于是,1984年12月23日,他们生下了朱沙沙。沙沙降生前,他们有个共同的憧憬: 让她长大当个宇航员。可惜的是,这个被憧憬的宇航员在出生后被发现屁股上有个血管瘤。这使她的父母亲好伤心,因为据说高空大气压力大,人到高空,生血管瘤的皮肤就会裂开——真扫兴!那么,不当宇航员做什么?唔,他们又幻想: 孩子以后一定要做个有胆有识的人。给她起名沙沙,什么意思?沙是黄河的沙,不要以为一粒黄沙是微小的,但聚沙成塔,凝聚起来的黄沙什么也不能摧毁,有力无比。至少,她做个未来国家的女外交部长总可以吧?

 

朱沙沙听外婆、妈妈叫她“外交部长”,印象非常深刻,也十分听得进去。有一次,花店来了一位法国驻上海领事,来买花,沙沙就像往常一样在店里随大人神气地进进出出。那法国领事问这神气的女孩:“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朱——沙——沙。”非常“理直气壮”的回答。“你长大要做什么?”“你不认识我?我是外交部长!”

 

朱沙沙现在不是外交部长,她现在喜欢跟在父母亲的后面“做小工”,尽管父母亲常常忙得顾不上她。有一次,曹卫东对朱沙沙说:“喂,外交部长,把外面的花拿进来好吗?”4岁的朱沙沙就出去进来地去拿花,后来她外婆心疼地说:“那天她一共拿了2 000多支花。”

 

总是有遗憾的事情。譬如,忙得很,开这个店,顾不上孩子的教育,到现在突然发现,朱沙沙的语言能力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差了一点。店里前段时候除了接待客人,还见缝插针免费向社会教授举办插花学习班,不要说带孩子出去玩乐照相,就是大人自己搓麻将跳舞打牌都没点时间。在上海,花店名气响了,就要想法保持这“荣誉”,好胜的夫妻俩总先人一步想到搞什么圣诞树布置,圣诞哈利圈,情人节送玫瑰花,还发明新娘系列鲜花,上门为结婚新房布置,新婚轿车装扮……孩子只能丢哪算哪。直到有一天(1991年夏),一对英国老夫妇经过花店,看到朱沙沙帮着家里人扎花,甚感情趣浓郁,遂拍一照。后从英国特将照片寄来,做父母的一看,方觉长久未给沙沙拍照、长久未带孩子出去游玩,愧疚心理油然而生……

 

不过,父母亲也有感到欣慰的地方: 孩子大胆,孩子性格“不拖泥带水”,孩子“豁得开”。总之,小店的繁忙,花店的嘈杂环境,谁也不管她,谁都喜爱她的氛围,使孩子成了个“什么都不怕”的小女孩,尽管,这小女孩只有4岁。

 

小女孩朱沙沙——未来的“外交部长”,在1992年秋,进入上海电视台幼儿园。进幼儿园第一天,新来的学生全都大哭,只有朱沙沙不哭,非但不哭,她还劝别的小孩不要哭,和老师一起劝。

 

曹卫东说:“我满意朱沙沙,就满意她什么都不怕。”

 

朱道静说:“沙沙长大不一定是‘外交部长’,但一定比我们做爷娘的强,一定。”

 

〖朱沙沙简介〗

 

曾就读于上海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家庭成员有母亲、父亲以及弟弟。父亲是一名从事中医事业四十多年的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他热爱中医学,并对此苦心钻研,颇有建树。母亲曾开过一家花店,花店的名字叫做“小茅屋花店”,这个名字对许多上了年纪的上海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如雷贯耳。我从小养过很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例如小鸡、小鸭子、不同种类的小鸟等。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不同种类的犬类,其中还包括狼狗,因此养成了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特别是中型犬或者大型犬。有些不合时宜,倔强之人,同时又是内敛而严谨之人,生性凉薄,热爱阅读,养成了每日阅读几份报纸的习惯。

 

(注:《孩子,你已经长大》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栏目版权归上海观察所有。不得复制、转载。栏目编辑:许莺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