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读书 > 文章详情
谁让电讯信号连接了美国和欧洲大陆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2015-08-28 14:55
摘要: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灾难性的打击之后,菲尔德的愿望终于还是实现了。1866年,电讯信号把美国和欧洲大陆连接起来了。而菲尔德为此所得到的报偿只是一枚金质奖章和美国国会作出的一次感谢表决。后来,菲尔德又着手在纽约市内建造高架铁路。这条铁路造价高昂,加上某些金融资本家从中牟取暴利,菲尔德再次破产。他最后穷困而死。让人深为感动的是,即便身为一名商人,我们没有看到菲尔德人生中唯利是图的一面,他留给世人更多的是他对事业、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Field,Cyrus West,1819—1892):美国商人,1819年11月3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斯托克布里奇;1892年7月12日卒于纽约。菲尔德起初做过差童,随后,他在青年时代从事纸业贸易,并赚取了巨额利润,成为富商。当然,菲尔德被世人记住,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他在海底电缆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虽然菲尔德从未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但是他在那个时代用他过人的胆识和开阔的眼界看到了电气化科技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意义,毅然决然投身于十九世纪最为伟大的科学成就的技术应用之中。要知道,即使在现在,如此浩大的一项技术应用,离开了政府的资助也是极其难以完成的,极少有个人敢于问津。而菲尔德为了实现铺设一条横跨大西洋、联结欧美两大洲的海底电缆,花费了他在生意中赚来的全部资财。不仅如此,在这项浩大的工程中,他还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打击和考验。第一次,铺设电缆的机器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故障;第二次,罕见的风暴毁坏了船上的电缆;第三次,铺设的电缆虽然成功了,但却受限于当时电机功率过低等因素,迅速出现故障,功亏一篑;第四次,在成功的前夕,电缆再次出现故障……而其中,世人对他的怀疑、嘲笑,无疑是让菲尔德最受打击的一个方面。

 

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灾难性的打击之后,菲尔德的愿望终于还是实现了。1866年,电讯信号把美国和欧洲大陆连接起来了。而菲尔德为此所得到的报偿只是一枚金质奖章和美国国会作出的一次感谢表决。

 

后来,菲尔德又着手在纽约市内建造高架铁路。这条铁路造价高昂,加上某些金融资本家从中牟取暴利,菲尔德再次破产。他最后穷困而死。

 

让人深为感动的是,即便身为一名商人,我们没有看到菲尔德人生中唯利是图的一面,他留给世人更多的是他对事业、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是他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风格作风。而这一切,让我们在感慨他创造了辉煌事业的同时,对他更拥有了一份尊敬。或许,这让我们更能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的意义所在。

 

新律动

 

自从我们这种被叫作人类的奇怪的动物踏上地球以来的数千年乃至数万年时间里,除了马的奔跑、滚动的车轮、划桨的船只或者靠风吹动的帆船之外,这个星球上没有别的什么连续的、更快速的运动了。在被我们称之为世界历史的、人类意识的极其有限的范围内的所有科技发展,都没有能够使得运动节奏变得看起来更快。华伦斯坦军队的行进速度并不比恺撒大帝的军团快多少,拿破仑军队的冲锋速度与成吉思汗的骑兵相差无几。纳尔逊的三桅战船横渡大洋只比维京人的海盗船和腓尼基人的商船快那么一丁点。拜伦爵士在他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每天行走的路程,并不比奥维德被流放到黑海东海岸草原时所走的路程多多少。18世纪歌德旅行时,其实也并不比世纪之初使徒保罗舒服和快捷。在拿破仑时代和古罗马帝国时期,国与国之间在空间和时间距离上没什么两样,一点也没有变得更近;人类的意志仍然没有征服物质的反抗。

 

地球上运动的极致和节奏,直至19世纪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这个世纪的头二十年里,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交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先前的几个世纪。现在人们拥有了火车和轮船,以前需要好几天的路程,如今一天就可以完成。以前行走花费数小时的路程,如今只需要几刻钟甚至几分钟就可以抵达。尽管那个时代的人们怀着无比骄傲的心情感受着由火车和轮船带来的全新速度,但这些发明终究还是在我们可以理解的范畴之内。因为这些新的交通工具无非只是把到当下为止我们所已知的运动速度提高了5倍、10倍、20倍。它们的外在和内在也都还在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内,它们所创造的奇迹也是我们能够解释的。然而,当第一批电气化机械诞生之时,它所产生的一系列效果则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电,这个赫克勒斯,自它诞生之初,就已经推翻了迄今为止的一切定律,打破了一切现存的有效标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电报的最初成果是何等的惊讶不已,这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永远也难以体会的。昨天,电还只能在莱顿瓶里沙沙作响,发出手指关节那样一英寸长的电火花;而现在,就是这小小的、几乎让人无法察觉的电火花,瞬间却拥有了巨大的魔力。它飞越了陆地、高山和所有的大洲,让人们瞠目结舌又兴奋不已。还在思考中的想法、墨迹未干的字句,能在一转瞬之间传到千里之外,被人接收、阅读和理解。从小小的伏打电池两极之间产生的震荡的、看不见的电流居然能绕过地球,从地球的一端传到另一端。昨天,这种物理实验室里像个小玩具似的装置,仅仅还只能通过摩擦玻璃棒来吸附一些小纸片;而现在,这玩意儿却拥有了比我们肉身强大数百万乃至上亿倍的速度和力量,它能传递消息、驱动有轨电车、照亮街道和房屋,它能像精灵一样在空中飘然而过。正是由于电的发明,有史以来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才发生最具革命性的改变。

 

公元1837年,应该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里,电报使得以往相互不在一起的人们能够同时获悉世上所发生的事情。然而这一点在学校的教科书里基本没有被提到。让人倍感遗憾的是,教科书总是热衷于去记录国家与国家间的战争和统帅们的胜利,而不是去记录人类真正的胜利,似乎那些更加重要。而实际上,这些才是人类共同的胜利。客观地说,就其所带来的心理影响的广泛性而言,人类近代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时间能与电报的发明相提并论,它所带来的是划时代的变化。在阿姆斯特丹、莫斯科、那不勒斯、里斯本发生的事情,几乎同时就能让巴黎知道。从此之后,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距离想要把世界其他各洲也纳入到这种庞大而广阔的联系之中,从而创造出全人类共同的意识这个梦想,只剩下最后的一小步了。

 

当然,大自然还在抗拒着这最后的统一。距离这最后的统一还有一个障碍:二十年来,那些被大洋分隔两端的国家之间仍然没有建立电报联系,彼此之间音讯不通。因为有绝缘磁罩,电线杆上的电报电线中的电流可以畅通无阻地向前传输,但是海水却可以导散电流。在发明一种使铜丝和铁丝能在水中完全绝缘的新材料之前,试图在水中铺设一条电缆显然是痴人说梦。

 

幸运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物质现在已经被发明了。陆地上使用电报之后,时隔数年,人类发明了古塔胶。这是一种能让电线在水中保持绝缘的特殊材料。于是乎,将欧洲大陆对岸最重要的国家——英格兰——与欧洲大陆的电报网联结起来变成了可能。一位名叫布雷特的工程师铺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海底电缆——后来,布莱里奥就是在同一位置完成了驾驶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的壮举。由于某个笨蛋的愚蠢之举,却使得此事功败垂成:一位布伦的渔民以为自己抓到了一条特大的海鳗而把已经铺设好的电缆拽了出来。不过,公元1851年11月13日,第二次尝试终于获得了成功,英格兰和欧洲联在一起了,欧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就像一个人用一个大脑、一个心脏,共同经历着这个时代发生的所有事情。

 

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十年时间可不就是眨眼一瞬么?——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无疑会激起那一代人的无限勇气。人们所尝试的所有试验都取得了成功,而且一切都是梦幻般的速度。只用了几年时间,英格兰和它附近的爱尔兰建立起了电报联系网络,丹麦和瑞典、科西嘉和欧洲大陆也是一样。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始着手准备要把埃及和印度同欧洲的电报网络联结起来。但是,世界上另一个大洲、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洲——美洲,直到目前为止还一直被挡在这张世界性的电报网络门外。这是因为不论是大西洋还是太平洋实在是浩瀚无垠,在大洋上设置中间站毫无可能,那又如何使得一根电缆横跨两大洋呢?在电被发明的初期,人们 对许多因素都还停留在懵懂无知的阶段。海洋的深度人们未曾测量,海洋的地质结构人们也是一知半解。在深不可测的大洋海底铺设电缆,它能承受住巨大的海水压力吗?这些都还没有经过试验。即使在深不可测的海底铺设如此之长的这样一条电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哪里又会有一艘巨轮能承载两千海里长的、由铜铁合金制成的电缆呢?哪里又会有这样大功率的发电机确保电流能持续输送如此漫漫长途?——要知道,这段距离即使是轮船横渡也得耗时三个星期啊!一切条件都不具备。而且,人们也不清楚大洋深处的磁场是否会导致电流消失;当时也没有绝对可靠的绝缘材料,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电,此时才让人类从百年的无意识酣睡中刚刚苏醒,人类在它面前才刚刚张开眼睛,不过只是掌握了关于它的初级定律而已。所以,当有人提出建设横跨大洋的电缆计划时,科学家们无一例外地坚决反对,摇着手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即使是勇气过人的技术专家,也只会谨慎地表示说:“或许将来会实现吧。”就连莫尔斯——迄今为止,电报的广泛应用应归功于他的伟大发明——自己也觉得这个计划是没有任何把握的冒险之举,不过他预测说,如果铺设横跨大西洋的电缆取得成功,那将是本世纪以来最为了不起的壮举。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次壮举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最终取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一个人对于这一壮举本身所抱有的信念。在科学家们还迟疑不定之时,某一位并非正统科班出身的人却用一种淳朴的勇气大大向前推进了这项计划。正如其他大多数时候一样,其实这一次也是由于偶然的机缘才使得这项宏大的壮举获得了腾飞。公元1854年,一位名叫吉斯博恩纳的英国工程师要铺设一条从纽约到美洲最东边的纽芬兰的海底电缆,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能提前数日获得船只航行的消息。但因资金告罄,工程不得不中途戛然而止,他只能前往纽约寻求银行家们的支持。这世上许多光辉的业绩都是因为机缘巧合而造就的,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在纽约遇到了一位名叫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的年轻人。菲尔德是一位传教士的儿子,在经商过程中财运亨通,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然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此君当下正赋闲在家,隐居不出。不过,长期无所事事也不免让精力旺盛的他倍觉空虚寂寞,无聊难耐。吉斯博恩纳想争取菲尔德的资助来完成从纽约到纽芬兰的电缆铺设工程。菲尔德既非专业人士,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或许人们会说:幸亏他什么都不是!他对电学几乎一无所知,也从未见过什么电缆。但是这位传教士的儿子、极富冒险精神的美国佬心中却充满着强烈的信念。在专业工程师吉斯博恩纳的眼光还只是停留在把纽约和纽芬兰用电缆联结起来这个单纯的目标上时,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的菲尔德却早已把目光盯准了更远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在联结上纽芬兰之后再铺设海底电缆把爱尔兰也联结起来呢?于是乎,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说干就干,立即投身于这项工程,从那时起,他毅然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所有财产都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先后31次横渡大西洋往返于两大洲之间。决定性的火光就此点燃,这也使得他的这个想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爆炸性的力量。创造奇迹的新的电的力量和世上另一种最强大的动力因素——人的意志——结合起来了。一个人找到了他要为之毕生奋斗的使命,而这个使命也找到了它所需要的那个人。

 

未完待续……

 

(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本栏目版权归上海观察所有。不得复制、转载。栏目编辑:许莺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