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更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创新
他们
以优异的学术成果报效祖国
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
他们
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
统一起来
礼赞上海社科大师系列短音频
《海上先声》第七季④
请点击按钮收听音频
民族的自由与平等是争取得来的
不是赠送品
1935年,中国共产发表《八一宣言》,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运动风起云涌,呼吁“各党派彻底团结,共赴国难”。
早在清华求学期间,王造时就是五四运动中的主力,他热心校内外政治活动,北洋政府的拘捕愈加坚定了他爱国主义的信念。
1925年,王造时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政治学,接连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此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著名政治思想家拉斯基。
回国后,他数次拒绝蒋介石的拉拢,以一支笔、一张口竭力陈说“唯有抵抗才可以救国”,以致匿名恐吓信、带子弹炸药的包裹相继而至。
为了鼓励民众认清世界政治格局,他翻译《现代欧洲外交史》《美国外交政策史》等多部西方著作;在救国会的运动中,他更是写出一篇篇犀利的战斗文章,坚信“民族的自由与平等是争取得来的,不是赠送品”。
新中国成立后,王造时应陈望道之邀前往复旦大学任教。他先是讲授政治学,后改授世界近代史,一面系统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面参与世界史教材编写和资产阶级史学流派资料的编译。
随后几年,在家庭变故的巨大精神压力下,他仍应商务印书馆、上海社联等机构单位邀请,改译、翻译达100万字以上;甚至还计划有生之年,完成三部历史著作:世界史、中国史、个人史,以这三部历史证明,社会总是前进而绝不会后退,个人的一生乃是无愧于中华。
MASTER
王造时
(1903—1971)
爱国民主人士、学者
江西安福人,原名雄生。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学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清华高等科毕业去美国,1929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创办《主张与批评》《自由言论》等刊。1935年底参加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次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同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为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创办《前方日报》、自由出版社。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著译有《国家的理论与实际》《现代欧洲外交史》《历史哲学》《荒谬集》等。
【大师影像】
年轻时的王造时先生
“七君子”出狱时合影
左起: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王造时先生与夫人郑毓秀
王造时先生旧居
《前方日报》
【视频资料】
【大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