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有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在“血糖保卫战”的征程中,这些治疗措施一个都不能少。其中运动治疗经济且环保,糖友也深知运动对控糖的重要性,但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对运动计划私人订制,并不是每位糖友都清楚,甚至对运动诸多细节心存困惑。
在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和糖友谈及运动锻炼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既要看孩子,还要做饭烧菜,哪有时间锻炼啊?”“医生,我还有冠心病,运动会不会加重病情?实在有恐惧心理啊!” “我最近在赶一个项目,每天加班,运动对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糖友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怎么破?在控制血糖的持久战中,最终获益者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因此,千万别拿这些理由糊弄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糖友们运动的那些事。
糖友们为什么需要坚持运动
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功不可没。何谓胰岛素抵抗?它指的是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的现象。通俗来说,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贬值」,没有充分发挥其降糖作用。
运动可促进肌肉组织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加强葡萄糖在受体作用点的运转,使得更多的胰岛素到达肌肉细胞。因此,糖友们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与此同时,运动让肌肉组织消耗葡萄糖增加,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糖友们都知道,运动可以减轻体重,使得众多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促进血糖下降。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血压,减少降糖药剂量,加强骨骼的柔韧性。运动还能让糖友们心情舒畅、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诸多益处,不一而足。读到此处,你还有理由不运动吗?
运动前需要做哪些评估
我们已经对运动的好处了然于胸,但每位糖友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状态、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不尽相同,为此需要为自己量身定做运动计划,运动前需评估自身的整体状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明确指出,当糖友们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该限制其进行运动锻炼。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血糖不稳定且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者;
增殖性视网膜病伴视力严重下降;
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表现为持续大量的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
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如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心功能不全;
合并严重的急、慢性感染未控制者;
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足。
对于糖耐量减低者、无显著高血糖和并发症的2型糖友们,这是运动治疗的绝对适应征人群,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糖尿病适合有氧or无氧运动
我们常说的运动锻炼,其实有「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之分。「无氧运动」是指运动量超过了自身心肺负荷能力,吸入的氧气不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的需要,在人体组织中进行了无氧代谢。换言之,「无氧运动」是肌肉缺氧状态下的剧烈运动,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糖友们不宜进行超出自己心肺负荷能力的「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一般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率不过快、呼吸平缓的运动方式,运动时吸入的氧气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的需要。糖友们应该根据自身综合状况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氧供,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运动指南》指出,「有氧运动」还促进脂肪代谢,有助于消耗体内的过剩脂肪。
运动方式你选对了吗
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这是保证运动持续进行的关键因素。轻度的运动项目包括步行、做体操、打太极拳、平地踏自行车;中度运动项目有慢跑、上下楼梯、登山、跳舞等;糖友们适宜进行轻中度强度的运动,不适合进行举重、赛跑、跳远、拔河、游泳等重度强度的运动项目。
一般而言,对于老年或从未锻炼过的糖友来说,快速步行是比较好的有氧运动形式。这样的锻炼速度较慢,能够使运动始终在低强度下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在步行时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避免含胸驼背而致背部肌肉疲劳,从而影响运动的持续性。此外,乒乓球和羽毛球也是可供选择的运动方式,但运动时必须移动脚步,而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合理设定运动强度
糖友们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可以根据运动后的心率和自我感觉来进行判断运动强度。目标心率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目标心率=(220-年龄)×60%~80%
我们以60岁糖友为例,运动后的目标心率应该为(220~60)×60%~80%=96~128次/分。如果这位糖友运动后心率超过128次/分,就会进入无氧运动状态,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如果心率小于96次/分,运动强度太小则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应适度加大运动强度。
每个糖友的情况各不相同,目标心率也仅作为运动时参考标准之一,不能一概而论。合适的运动量是锻炼后微微出汗,稍感肌肉酸痛,但休息后酸痛感消失,第二天体力充沛。
至于运动频率,糖友们每天运动可分次累计,但每次运动应该超过10分钟。每周运动频率也很重要,应达到5~7次,且至少隔天1次,每周3天以上,尽量避免连续2天或2天以上不运动。
有并发症还能运动吗
糖友们多合并心脑血管和肾脏疾病,运动就和他们绝缘吗?保证安全是一切治疗的前提,有并发症的糖友最好听取专科医生的运动建议。
例如,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糖友,如果在急性期应该卧床休息,不宜进行运动锻炼。在恢复期就可以进行轻度强度的运动,但必须循序渐进,可以选择步行、太极拳等平缓的运动,切不可进行剧烈活动。
如果在运动时出现胸闷不适、胸痛发作,则应终止运动或减少活动强度,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上班族运动小贴士
对于上班族来说,很难拿出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运动。但如果把碎片时间利用好,也可以达到规律有效地运动效果。例如,我们可以骑车上下班、走路去超市、每天花上一刻钟时间站着办公、吃完午饭进行短暂的快步行走,这都是行之有效的运动小窍门。
总而言之,只为降糖找方法,不为懒惰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式的运动几乎没用,贵在坚持,才能平稳降糖,我们的健康就会长期获益!
\ 专 家 名 片 /
刘光辉
内分泌代谢科 主治医师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上海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糖尿病专委会神经病变学组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上海分联盟委员,主编《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生化分册》、《糖友日记》等8部书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主持上海市卫健委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以第二完成人结题国自然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上海康复医学会科技奖(科普类)一等奖,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021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荣获第四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二等奖、人民卫生出版社慕课二等奖、同济大学医学院PBL教案比赛一等奖。先后驰援三亚方舱、金山方舱,获“2022年度上海康复医学会抗疫先进个人”。荣获“2021年度同济医院十佳教师、优秀带教老师”等称号。
文|内分泌代谢科 刘光辉
编辑 | 赵思思 王北墨
校审 | 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