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学院的营学活动主题非常丰富,每一场活动都通过新奇的角度为孩子们带来博物馆里的新知识,好奇宝宝们对知识的渴求永无止境。几乎每一场活动结束,都会有家长希望老师推荐一份观影攻略,来完善和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今天我们精选了部分活动中老师们推荐的影单,给亲子家庭增加逛博物馆的“buff”~
1
大唐生活图鉴 | 推荐纪录片
《隋唐百姓的日常生活》之《茶叶飘香》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茶不仅仅是一种唇齿留香的饮品,它更代表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从种茶、采茶、再到制茶、泡茶,几千年来,中华茶叶芳香不断,文化根源不竭。古人在煮酒论茶之间,用激扬文字书写了无数的文学经典。
“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唐代人不仅热爱对酒当歌,而且崇尚饮茶,甚至达到了全民饮茶的地步。
那么,唐代为什么会出现全民饮茶的风气呢?当时的饮茶方式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隋唐百姓的日常生活》:茶叶飘香。
《故宫100》之《皇子宫区》&《皇家藏书》
《故宫100》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一百座建筑中发生的不为人知的皇家故事。一百座建筑中有将近1/3比例的宫殿是平时不对外开放的,一般游客是无法进入参观的。比如皇家私密空间,比如皇室宗教场所。这两集老师精选的主题,带亲子家庭去了解皇子宫区与皇家藏书,了解紫禁城的另一面。
2
少年读史记 | 推荐纪录片
《说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
吴越争霸在江南地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时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吴地,这一名称是因古代吴国而来,春秋时期曾经雄霸诸侯的吴国,是怎样出现在华夏东南,她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其兴旺盛衰留下了哪些尚未破解的谜题,埋藏千年的吴国古城如何在21世纪重见天日?透过纪录片一一为你解答。
《如果国宝会话说》第一季《越王勾践剑》
四大名剑一直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主题,关于越王勾践剑也是孩子们做功课较多的课题,那么关于越王勾践剑,你了解多少呢?透过这集内容为你揭秘!
在这柄铜剑上,铸剑师采用了最上乘的材料,在没有实战价值的地方仔细打磨。剑身用锡金属熨烫出菱形花纹,剑柄镶嵌绿松石,底部的十一个同心圆整齐排列,让两千年后的数控技术都为之汗颜。关于它你想知道什么?透过纪录片去了解吧~
3
“宅兹中国”小小讲解员 | 推荐纪录片
《中国通史》 6-11集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老师选取的6-11集,是从夏朝到商周时期的史诗情况与考古实录,为我们看《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提供了专业的历史背景。
4
小小考古家| 推荐纪录片
小小考古家系列活动有许多主题,为我们揭秘考古到底是什么?考古有哪些步骤?江南地区有哪些考古发现?.......丰富的知识让孩子们对考古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知。老师为考古爱好者们推荐了这些优秀纪录片。
《探索·发现》考古中华 · 上海篇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考古发掘不断为我们揭秘历史真相,但在上海,早年曾有“上海无古可考”之说,那么在上海考古会发现什么?最早的上海是怎样的?一起透过这集纪录片来看看吧~
福泉山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中心。说是山,其实它的高度只有7.5米。如此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却有“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之称。它完整保留了5000多年前至今各个时期叠压的文化层,成为考古学家心目中的“中国土建金字塔”。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勘探,考古人员发现,福泉山及其周边是一处面积达百万平方米的大型古文化遗址。其中,距今4000多年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尤为珍贵。除了玉器、石器、陶器等数量众多的文物外,这里还出土了象征王权的象牙权杖等各类高规格陪葬品。
《考古公开课》
· 考古工作需要做点什么?
· 考古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 考古家主要看哪些信息?
· 考古到底是做什么?
.......
这个片子解答你对考古的“十万个为什么”。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发掘深埋地里的文物遗迹,寻找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破解历史上迷云笼罩的谜题。考古,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考古,让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自由穿梭。
5
小小文化外交官| 推荐纪录片
《中国陶瓷》
瓷器是中国的一张“外交名片”,中国也被称为“瓷”之国。2010年11月,在皮纳郊区出土的中国花瓶以43万英镑的高价拍卖出售。但为什么它们这么有名?这么昂贵?BBC纪录片《Treasures of Chinese》(《中国瓷器瑰宝》),主持人实地重走瓷之路,从江西景德镇→鄱阳湖(水路)→南昌→赣江(水路)→万安→梅岭古道→广东南雄→北江(水路)→广州(官道)……,全程600多公里,用亲身体验探讨十六世纪在欧洲中国陶瓷为何如此珍贵。这部片子将逐步揭示中国瓷器的资本,景德镇的秘密...会给我们介绍该如何看待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美丽的看法,也开始到影响了中国美学的整个传统,透过这部纪录片来了解中国瓷器的秘密。
6
良渚遇上三星堆| 推荐纪录片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走进良渚
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展示中国世界遗产的微百科全书,从数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到当今活态的文化景观,从地球与生物的演变到大自然的造化美景与馈赠。它以一种轻松欢快、通俗易懂的诉说,让人们倾听世界遗产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走进良渚》以“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立足当今,回溯历史,展望未来,融通中外。在叙述上,采用进行时态,通过对专家学者、良渚遗址所在地志愿者、保护者和当地居民的采访,讲述良渚遗址保护与发展的故事;纪录片采用细腻生动的视角,翔实完整的史料,优美精致的画面,与观众交流探讨中国为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良渚》
良渚申遗成功后,许多人对这里产生好奇,纪录片《良渚》以3集的体量带你深入走进良渚,了解良渚文明,每集约23分钟,分别为《文明之源》《文明之光》《文明之道》。
《文明之源》概述了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内容,包括向心式三重结构的早期都城、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精美的玉器与统一的信仰、层级复杂的社会分化等;《文明之光》讲述了良渚文明有着许多与西方文明不一样的特征,比如以稻作农业为基础、以玉器为核心文明载体;《文明之道》讲述了良渚古城工程浩大的水利系统,抵御水患、灌溉农田、便捷交通。
《央视特别节目:三星堆新发现》
自首次发现三星堆遗址以来,时隔35年,三星堆考古再次备受瞩目。针对三星堆的考古新发现,央视连续3天播出关于三星堆新发现的特别节目,带着我们跟随考古队的脚步,实地现场了解挖掘与研究的进展。
《三星堆:消失与复活》
这部纪录片是2004年央视出品的三星堆纪录片。讲述了1929年春天,三星堆被月亮湾农民挖水渠发现的过程,以及从195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断断续续进行发掘调查的经历。
该片在叙述考古发现的时候,结合了各大专家的论证、古代神话故事,同时还结合同时期国内其他考古发现、全球其他地区考古发现,探讨三星堆文物背后深藏的故事和符号含义,十分用心,非常值得一看。
片中引用的许多影像资料都非常棒,同时,结合今年的直播节目,也能看到考古这项工作的工作环境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文明》
这部纪录片是BBC出品的历史纪录片,豆瓣评分9.2,共九集,涵盖六个大陆,三十一个国家,超过五百件艺术品。宗旨是透过艺术之眼,探索「人类创造的起源」、「观看艺术的方式」以及「全球文明的进程」。
第一集中花了很大笔墨介绍三星堆文化。从外国历史学家的角度介绍中国的历史,又能带来不同的视角。
特别说明:
以上纪录片都可以通过“标题”自行查找观看,小编都一一验证过了。这些纪录片都是老师根据营学活动精心挑选出来的,希望亲子家庭可以透过这些内容,走进一个精彩纷呈的文博世界。也期待这些纪录片让孩子们从中汲取到更多成长的力量。
更多精彩活动,请持续关注
1.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
2. 咨询电话:021-56389041
工作时间:周一——周五10:00——17:00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学院(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学院)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学院”版权信息。敬谢!
上海博物馆可能采集并使用参与博物馆亲子活动者的肖像(包括但不限于照片、视频),仅用于上海博物馆对上博学院课程的推广。报名者参与相关活动者视作同意上海博物馆的以上行为。
上海博物馆学院课程由上海博物馆官方设计与策划,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课程的最终解释权归上海博物馆所有。
各纪录片介绍源自官方媒体新闻报道
图片源自网络
• 上博学院 •
供稿丨上博学院
编辑丨黄娇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