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给上海酒旅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崇明也未能幸免。不管是民宿景区,还是旅游景点,都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在闭门谢客的这段时间里,经营者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忘通过升级产品等努力“自救”,不断探索破局之法,寻找复苏之路。
随着各行各业按下重启键,上海酒旅业逐渐恢复生机。恢复初期,以亲子、露营、自驾、宅酒店等产品为主的本地游、周边游,成为消费者的出行首选。崇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又占据着全市90%以上的民宿体量,因此在省际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上海千万级人口的刚性出游和旅居需求下,崇明酒旅业正在迅速“回血”。
住宿业危中寻机
“疫情期间,我们民宿留守人员的支出在每月10万元左右,通过提供保供餐饮和住宿,基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中兴镇久居民宿主人印刘琼,边忙着招呼客人,边和记者聊起疫情前后的经营情况。
久居由自家老宅改造而来,尽管没有租金压力,但疫情期间民宿订单“清零”,还是给民宿主带来了不少压力。为了让员工工资不受影响、民宿运转如常,久居通过为医护人员提供住宿保障,为顾客派送菜园里的新鲜蔬菜,来维持收支平衡。
全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作为崇明第一批恢复营业的民宿之一,久居在时隔两个月后重新对外开放,印刘琼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的预订和咨询电话。“现在民宿的预订量很大,咨询量更多,和2020年疫情后的状态差不多,我们工作日的入住率控制在50%,如果完全放开,那肯定是满房的。”
位于向化镇的知谷1984民宿,由自家老宅改造而来,经营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就取消了所有订单,金额大概在15-20万左右。”知谷女主人蒋寅梅告诉记者,经营“停摆”的这段日子,他们没闲下来过。除了通过保供来增加收入,还利用这段休眠期“勤练内功”,修剪了院子里的草坪,更新了民宿里的软装,同时忙着采买抗疫物资,探索创新售卖方式,既为恢复营业做足准备,也利用这段时间来一个“华丽转身”。“我们计划推出岛居疗愈房券,正在和市区的一些社区谈合作,社区居民可通过团购房券享受优惠。”
和改造自家老宅不同,租房经营的民宿主则要承受更大压力。“疫情期间,每个月支出5万元,还有14个员工要交金。”海岛人家民宿创始人彭践告诉记者,他们于3月12日暂停营业,6月8日正式开业,整整90天“颗粒无收”,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相信这只是一时的困境,只要挺过去就能再见阳光。”恢复营业后,海岛人家的接待量控制在50%,经营再次火爆起来,7月以后完全放开接待量。
这两年尽管受疫情反复影响,崇明民宿却总能在经历行业阵痛后,化险为夷。对此,崇明民宿协会会长刘庆这样看,与浙江地区相比,崇明民宿业并未进入大规模产业资本介入的投资模式,95%以上的民宿都由自家老宅改造而来,因此尽管受到疫情一定影响,但并未发生倒闭潮。“极端条件下,崇明民宿还能持续给消费者带去价值,不少游客觉得住崇明民宿十分‘疗愈’,这恰恰能够证明我们所从事的是有生命力的行业。有价值不代表没风险没压力,眼下民宿业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民宿主必须先于市场做出产品结构调整和理念升级。”他认为,如今,除了提供传统的短租产品,需要研发更加丰富的长租套餐,将生活和度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居需求,也能避开短期流动的风险。
位于新河镇的花厢沈家院子,就迎来了这样的长租客。一个名为“猫七七”的网红团队,3月下旬入住了花厢沈家院子,团队共16个人,边在民宿做直播边度假休闲。“原本他们准备待到疫情结束就撤离,后来觉得在这里边工作边度假,比平时的工作状态要更好,就延长了住宿时间,整整呆了50天。”花厢沈家院子负责人应臻告诉记者,这批客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疫情带来的损失,他们特地升级了带宽,让客人可以直播更顺畅。“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新的商机,计划推出民宿长租产品,目前正在做渠道测试,测试客户的需求意向,准备和市区一些创业园区和办公楼宇合作。”
刘庆说,目前崇明民宿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这两年,不少民宿开发出“民宿+农业”“民宿+露营”“民宿+文创”等创新项目,也开始更多地和团队、商务招待合作。“这次疫情,再次倒逼民宿主加速更新产品,只要能看准市场,这又会是一个转型的好时机”。
各景区积极应战
这段时间,热闹起来的不仅有民宿,还有崇明的各大景区。
上周末,在三星镇玉海棠景区的海棠湖边,一群群年轻人在宽阔的草地上,搭起露营帐篷,摆好户外桌椅,一面欣赏波光粼粼的湖景,一面享受着自己烤制的美食。
露营,是玉海棠景区近日开设的新项目,推出后大受欢迎。去年,玉海棠景区引入春秋旅行社专业团队,共同开发新的体验项目,开拓景区旅游业务。“今年露营特别火爆,疫情后更是热度飙升。玉海棠景区之前只有传统的游乐设施,考虑到景区内有大块宽阔的草地,我们想可以利用起来作为露营场地。”春秋旅游周边部总监姚杨骏说,疫情发生后,他们重新调整了方案,希望可以设计出更适合当下的产品,露营就是其中一个。
目前,崇明不少景区,如东滩湿地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长兴岛郊野公园、高家庄园等,都推出了露营项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露营经济十分火热,利用景点这样的天然优势,可以吸引更多客流,也无需添置新的玩乐设施,成本较低,不失为一个好产品。
除了推出旅游产品,姚杨骏和同事们还化身“主播”,在网上直播售卖和玉海棠景区有关的农产品,反响也很不错。“我们在宣传方式和产品设定上都进行了重新调整,更多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宣传,也会仔细观察市场后再制定产品。”
善用线上平台进行推介的,不止玉海棠一家。六月底七月初,荷花进入盛放期,崇明荷花博览园总经理李海源,每天忙着组织工作人员,在抖音等各网络平台进行全方位宣传。“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生动美景,配上门票优惠信息,吸引了不少游客下单。“我们每天都会拍摄荷花园的美景上传到网上,点赞和下单的人非常多,每天电话都被打爆。”
这几天,崇明生态旅游集团相关职能部门,正在忙着策划集团旗下各景区的暑期活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除了推出阶段性票务优惠,还推出了房车优惠活动,设定了萌宠、科普等亲子游路线;西沙明珠湖景区继续实行免费入园。近日,这两个景区的堂食、游乐项目和室内场所逐步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集团还联合知名旅游公司和教育机构,推出精致小团儿童夏令营和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明珠湖自然优美的环境下,体验户外运动、自然教育、人文体验等综合课程。“6月中旬,《崇明区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实施方案》的发布,为企业复苏增添了不少信心。政府发放援企稳岗和网上培训补贴,减免企业费用等相关措施,为我们经营减轻了压力。”崇明生态旅游集团运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依托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纾困政策,旅游经营者也需面向市场新需求,积极创新求变、努力进行“自救”,通过开发适合新消费业态的产品等,抢占旅游业复苏蝶变的新风口。
记者:郭杨如熠
编辑: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