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预约直播
如果提及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的科学成果,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人类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因此,在围观发布会之前,不妨先随沪小科来回顾下与该成果相关的系列成果吧。
世界首张黑洞照片出炉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EHT合作组织协调召开全球六地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利用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在近邻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
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M87*)的图像。图中心的暗弱区域即为“黑洞阴影”,周围的环状不对称结构是由于强引力透镜效应和相对论性射束(beaming)效应所造成的。由这种上(北)下(南)的不对称性可以定出黑洞的自旋方向。
这张图像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使得在强引力场下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细致研究黑洞附近的物质吸积与相对论性喷流成为可能。
M87*黑洞偏振照片发布
北京时间2021年3月24日,EHT为揭秘M87超大质量黑洞又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它在偏振光下的影像。
偏振光下超大质量黑洞M87*的图像,图中线条标记了偏振的方向,它与黑洞阴影周围的磁场有关(图片版权:EHT合作组织)。偏振片只允许特定方向的偏振光通过。
对比下这两张照片,并非此次新照片的清晰度提高,也并非EHT升级了望远镜阵列,提高了像素。我们看到的新照片,其实与首张黑洞照片来自于同一批成像观测,但是这张“照片”是通过处理偏振信号获得的,所以我们称之为“黑洞在偏振光下的影像”。
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在如此接近黑洞边缘处测得表征磁场特征的偏振[1]信息。该结果对理解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的M87星系如何产生能量巨大的喷流十分关键。
全球望远镜对M87开展多波段同步观测
全球科学家通过协调包括地面和空间最先进的望远镜,在对M87的EHT观测期间同步收集到了整个电磁波谱范围内的辐射,这是迄今为止对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喷流的频率覆盖最广的同步观测。
M87的多波段观测结果,天马射电望远镜参加其中EVN的170mm和EAVN的13mm及7mm观测。(图片来源:EHT合作组织多波段工作组)
天马射电望远镜参与了其中2017年5月9日的欧洲VLBI网(EVN)170mm观测,并贡献了最高分辨率基线(图4)。同时,作为东亚地区灵敏度最高的长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全程参与2017年3月至5月期间东亚VLBI网(EAVN)在13mm和7mm对M87共14次EHT协同观测(图4)。这是国内射电望远镜在7mm工作波长首次成功参加国际VLBI联合观测。
[1] 偏振,也称极化,是横波的一种属性,指横波在与其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沿着某一特定方向振荡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由耦合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组成,而电场和磁场的振荡方向总是互相垂直的。在自由空间里,电磁波是以横波方式传播,即电场与磁场又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不想错过更多后续直播内容?
获取第一手直播信息!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