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老饕发现,已有140余年历史的上海老饭店豫园旗舰店闭店了,这是怎么回事?记者从豫园文化饮食集团获悉,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内外市民游客的用餐需求,该店于近日启动闭店装修。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闭店调改,上海老饭店将在保持豫园商圈内建筑群调性统一的基础之上,对内部的装潢装饰进行适当的美学提升,深度挖掘这家上海百年老字号独有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着力塑造新海派文化品牌,扩大非遗老字号对消费群体的吸引力。
同时,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的文化内涵进行视觉、味觉、听觉等方面的立体打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上海城市精神,让消费者能够深入感知到百年老字号餐饮文化中所蕴藏的“东方生活美学”魅力。
此次调改预计将花费半年左右的时间,于十一国庆节期间重新回归。此前,豫园商城内的南翔馒头店、绿波廊分别于2018年、2019年完成改造升级,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市民游客。
据悉,以擅烧本帮菜肴蜚声沪上的上海老饭店最早叫做荣顺菜馆。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浦东川沙县人张氏夫妇因擅长烹饪菜肴,在当地远近闻名,后来他们从浦东来到了城隍庙西首的旧校场路,租下了一间单开间门面的二层楼街面房子,开设了一家名为荣顺菜馆的小饭店。
1932年,荣顺菜馆的店牌更名为“老荣顺馆”。夫妇俩的儿子也继承家业并将饭店从原先的一层楼翻高到了二层楼,还创新出了一批看家菜,如:糟钵头、草头圈子、八宝辣酱、椒盐排骨、扣三丝、红烧狮子头、红烧鮰鱼等,这些菜肴在当时的上海本帮菜中可说是独领风骚,逐渐也成为了本帮菜的经典代表。
那“老荣顺馆”又是如何变成时至今日的“上海老饭店”呢?原来,当时的上海人,尤其是南市老城厢周围的人,凡请客吃饭必到此处来,而上海人对于经常去的地方又习惯称之为老地方,久而久之,到老荣顺馆吃饭就说成到老地方去,后来就干脆说成去老饭店了,就这样“老饭店”三个字在食客口中越叫越顺,原先的店名反倒没人叫了。
1965年,老荣顺馆迁至福佑路242号,正式更名为上海老饭店并持续经营至今,如今,上海老饭店业已成为了沪上品尝上海本帮菜的首选之一,并已陆续在浦东活力城、南翔印象城开设分店。2014年11月,上海老饭店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