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墨泼淋青竹雨,灵芝洒露玉兰香。灵芝对于大家来说不是个陌生的植物。但在上海,能身临一大片灵芝种植基地,探索“灵芝”的奥秘却是少有。在奉贤区南桥镇的灵芝村就有这么一处可探索的灵芝园。近几年来,灵芝村不断溯源灵芝文化,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种植发展之路,也打造出了奉贤区首个灵芝产业特色品牌。最近,孩子们都放了寒假,灵芝园里也迎来了一大批亲子游客前来“探寻”灵芝文化。
走进灵芝大棚,这群来自肖塘小学的孩子们对各类造型奇特的灵芝好奇万分。对他们来说,除了课本上所知道的,在生活中从未亲眼见过灵芝。这些大大小小的灵芝,千奇百怪的模样,惹得这群好奇宝宝们忍不住伸手触摸,想一探究竟。有的学生说,“我只听说过灵芝可以长生不老,今天听了科普知识后才知道灵芝不能长生不老,但它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有学生说,“有的灵芝像扇子一样,有的像鹿角,而且摸上去是硬邦邦的,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灵芝在生活中虽然少见,但在传统文化和中药文化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伴随着志愿者在一旁为参观者做讲解,不少家长们都认为这样的寒假活动很有意义,孩子们通过参观科普,不仅可以开拓思维眼界,还能感受本土的传统文化。
一位带着二宝来体验灵芝文化的家长说,“在这个参观的过程中,让我们了解了灵芝本身和灵芝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以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连我们大人都觉得大开眼界了。”
那么灵芝和灵芝村究竟有什么渊源?灵芝村党总支书记王盛告诉记者,有记载,早在清朝年间,灵芝村就有民间种植灵芝的传统,在建国前还存有灵芝庵堂,庵内尼姑居住,日常诵经祈福教化周边百姓,是灵芝小学的前身,久而久之村唤名灵芝村。如今灵芝文化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进一步衍生发展,“灵01”灵芝体验基地、灵芝种植园、灵芝科普教育厅等灵芝文化产业应运而生。目前,灵芝村共有四亩大棚种植区、四亩林下种植区,共种植着50000株灵芝,一年多来总共种植收获灵芝达120000株。不过,一开始的种植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灵芝基地的负责人之一,马强坦言,在上海种植灵芝并非易事。“它要考虑温度湿度,温度高了它的灵芝菌就会死掉;温度低了它又不生长,而且在生长过程中又要一定的水分,但又不能像下雨一样浇水…”好在有上海市农科院及奉贤区农委专家的指导下,第二次投入种植的灵芝长势喜人,成活率达到95%以上。成品灵芝将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制成灵芝破皮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灵芝干货及灵芝盆景进行销售,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 很多我们上海市场上的灵芝来源于外地,而灵芝村的灵芝是我们上海本土的灵芝。”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博士唐传红告诉记者,能够利用当地的条件技术人才,把上海灵芝这个产业建立起来,本身对上海的乡村振兴及“一二三”产融合具有促进作用。
如今,不仅是灵芝大棚受到大大小小游客们的喜爱,建于灵芝小学旧址旁的灵芝科普教育基地,还能提供灵芝文化讲解、参观以及灵芝盆栽制作、科学小课堂等内容,也深受亲子家庭的青睐。
“未来定位还是以宣传科普为主,等到运营成熟以后,我们不仅会面向学校,还有社会团体和周边企业,把灵芝的文化包括一些价值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灵芝,了解灵芝村。”王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