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世纪阅读 > 文章详情

阅读的力量 | 徽州文化和明清文史书画的重要参考资料——《汪世清谈艺书简》出版

转自:世纪阅读 2021-12-28 21:05:48

《汪世清谈艺书简》

(全四册)

汪世清 著

鲍义来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内容介绍✦

此书收录了汪世清先生致师友的大量信件,收件人中既有夏承焘、罗长铭、汪孝博等文史界老辈学人,又有王方宇、白谦慎、张子宁等艺术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汪孝文、鲍义来等同乡友人。这些信件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徽州文化、明清画史、新安画派的考证和研究,此外还存有大量明清时期文史资料的辑录和整理,为汪先生从各大图书馆中的善本或珍本中辑出,堪称不可多得的珍稀史料。这批珍贵的“谈艺书简”,不仅展现了汪世清先生的治学规模与交友点滴,且对明清东南文化、书画史、诗词艺术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观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汪世清(1916—2003),安徽歙县潜口人,早年就读北师大物理系和北大经济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物理教育和物理学史研究专家,资深徽州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全书》学术顾问。汪世清承黄宾虹、汪采白等先辈教诲,沉潜书海,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考辨徽州文化的各类图书文献资料,特别是潜心于明清画史研究、新安画派研究。

汪世清书信稿

书影

图书目录✦

第一册

回忆汪世清先生(代序)  沈家英1

序  栾成显1

序  郭因1

整理说明1

致马孟晶(1通)1

致王中秀(61通)2

致王方宇(52通)85

致王棠荪(1通)207

致仇乃桐(4通)209

致方利山(31通)223

致方满堂(6通)257

致白谦慎(30通)265

致毕惠丰(22通)318

致朱国藩(8通)338

致许宏泉(1通)344

致李志纲(61通)345

致汪大道(36通)425

致汪允清、詹青萍(9通)481

致汪永沨(12通)489

致汪孝文(242通)503

第二册

致汪孝博(390通)789

致汪宜楷(1通)1406

致汪绍铨(2通)1407

第三册

致汪曾德(22通)1409

致吴同(4通)1442

致吴庆权(1通)1449

致陈乐生(1通)1450

致陈葆真(1通)1451

致张子宁(附Mary Ellen Young)(103通)1452

致张国标(13通)1799

致罗长铭(77通)1820

致罗辽复(3通)1924

致罗吉梅、刘先(1通)1929

致罗来平(41通)1930

致罗季重(24通)1984

致罗奋先、周起家(2通)2006

致郑初民(8通)2008

第四册

致洪文庆、黄思恩(1通)2019

致洪再新(29通)2022

致洪余庆(4通)2070

致洪湛侯(1通)2076

致胡永吉(3通)2079

致胡华令(6通)2082

致胡志义(4通)2087

致胡其伟(7通)2092

致胡瑞清(12通)2100

致徐邦达(1通)2109

致郭因(7通)2110

致俞宏理(2通)2122

致夏承焘(4通)2127

致高居翰、曹星源(1通)2135

致高美庆(13通)2136

致唐吟方(3通)2146

致黄佩贤(1通)2148

致黄思恩(4通)2149

致黄宾虹(1通)2154

致黄澍(5通)2156

致黄警吾(附致黄高旭、黄高照)(7通)2162

致章隆念(6通)2168

致程自信(2通)2180

致程极平(17通)2183

致程啸天(5通)2204

致谢正光(2通)2209

致詹丹宁夫妇(1通)2211

致鲍义来(137通)2212

致鲍弘达(3通)2383

致鲍弘道(8通)2387

致鲍弘德(21通)2398

致鲍树民(6通)2424

致鲍逸豪(25通)2435

致潘振球(14通)2470

致安徽人民出版社(1通)2597

致《歙县教育志》编委会(1通)2599

致《徽州文化全书》编委会办公室(2通)2600

致《中国百科大辞典·物理卷》编辑(1通)2605

附录

汪先生带我去读书  白谦慎2610

收信人简介2615

后记2627

汪世清致罗长铭信

代序 回忆汪世清先生(节选)✦

沈家英

……

世清研究明清画史,源于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采白恩师的怀念。他研究的书画家中,歙县人居多数,渐江是他研究的第一个画家。早在1963年他就和汪聪合编了《渐江资料集》,1983年修订再版。由于积累的资料涉及的人多了,逐渐扩大研究对象。1970年代后期,他陆续发表了研究渐江、八大山人、石涛、石溪四大画僧及龚贤、程邃、董其昌等人的文章,引起国内外艺苑学者的注意。1982年应香港中文大学艺术馆邀请,访问并作了演讲。198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方艺术系方闻教授邀请他访问,为期半年。这两次访问,让他看到了许多历代名家的传世书画和资料,是国内没见到过的,结识了一些海外有关学者,有的还建立了较深的友谊,保持密切的书信联系,他们每次来北京,都要相聚。1991、1992年他两次应美国有关学术团体邀请,参加八大山人和董其昌的画展和学术讨论会,1992年回国时顺道去香港中文大学访问、讲学。最后一次去美国是1999年,应美国国立弗利尔美术馆中国美术部主任张子宁的邀请,协助整理王方宇捐赠的有关八大山人的资料,我与他同行。又受台北何创时书法基金会的邀请,回来时绕道前往访问两周,作了多场演讲,在台北受到学界热情欢迎。1990年代他受中央美术学院邀请,曾为两届研究生做多次讲座。

世清治学严谨,严守科学原则,为了弄清历史上的悬案,总要查找大量资料,力求考证清楚,屡有突破。一段时期,有人把八大山人与南昌青云谱道院的创立人朱道朗混为一谈,说八大山人就是朱道朗,把青云谱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世清严肃地指出:“这是一个必须判明清楚的历史事实”,“它不同于学术观点的争论。在学术观点上,你可以有你的看法,我也可以有我的看法,两种看法可以长期争辩下去,也可能都是合理的或正确的。至于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却是互相排斥的。”“如果这个问题不判明清楚,把八大山人的事迹戴在朱道朗头上,把朱道朗的事迹戴在八大山人头上,那就会混淆视听,以伪为真,愚弄今人,欺骗后世。”为此,他于1982、1986、1989年发表了一论、二论、三论《八大山人不是朱道朗》,从两个人画像上的不同特征、不同神情,两个人的不同行踪、不同居住地,两个人交往的不同朋友,两个人对明、清王朝的不同态度以及两个人不同的归宿等方面,以直接而确凿的论据,得出八大山人和朱道朗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的正确结论,驳斥了谬误,澄清了史实。他写的《八大山人的交游》《八大山人的世系问题》《八大山人的家学》都被认为是重要的文章。美国波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白谦慎在《汪世清先生》一文中说:“很多明清艺术史中的难题,若不是汪先生的研究,我们很可能至今仍在重重疑雾中。”

1999年4月28日汪先生与夫人沈家英在凤凰岭留影

世清写文章并不急于发表,常常是写好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有的几易其稿,这从他遗留的底稿中可以发现。1980年代他即搜集石涛的诗,汇集成《石涛诗集》,并编《石涛年表》。此后不断修改补充,直到2003年初,黄苗子夫妇来到家中,谈及八大山人的书已出了不少,石涛的却不多,他才说出已完成的这项工作。同时在座的河北教育出版社张子康主任当即表示采用,现已出版。

世清性格开朗,淡泊名利,喜欢读书。即使在干校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也能充分利用休息的时间读书。平时他一有空就跑图书馆,离休后跑得更勤了。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室,他常常把需要的资料用铅笔抄录在笔记本上,回家后再用毛笔小楷誊写一遍。誊写的资料多了,就分类装订成册。世清的记忆力极强,许多资料经过这样两次誊抄,都能记住一个大概,使用时查找十分方便。这种手抄资料已积有130多本,除自己使用,也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同辈和年轻后学。凡向他请教的,无论认识与否,有无人介绍,来信或亲自上门,他都热忱帮助,或解答,或指导,有的从所积资料中抄录所需部分寄去,有的还代为查找资料。他提携后学、甘为人梯的这种精神,在接触过的青年中传为佳话。

世清与余英时教授素昧平生,两人同时研究方以智。余教授所著《方以智晚节考》初刊于1972年,世清所写《方以智在我国古代物理学上的贡献》刊于《物理》1978年第7卷。在搜集资料时,世清发现方以智之子方中通所著《陪诗》很有价值,特地抄录下来,后托人将誊抄件转给余教授。余先生在《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自序中有对此事的记载:世清所选65首诗,“多附有自注,皆密之(方以智)晚节之第一手资料,最为可贵。此一部分资料乃汪世清先生由孤本中恭楷录出”。其后世清到美国,又“承影印本52页相赠”。此事我最近从黄苗子先生为《石涛诗录》所写前言中才得知。苗子先生盛赞世清此类对中国文化一往情深的贡献,“是无法以价值估价的”。

……(下文略)

书影

书摘✦

致黄宾虹

宾虹仁丈乡前辈赐鉴:

文旆南旋,遽疏音问,云天遥望,驰念良深。恭维起居迪吉,为无量颂。晚远客旧都,一切尚好,特以自东北陷落之后,此间顿成边圉,目下虽尚称安谧,然未来如何,正难逆耳。以是战云愈密,乡思尤深,惟南迁亦非容易,恐暂时仍不克作归计也。吾丈早具先见之明,至堪钦佩。南中近来如何?大抵总较为宁静,当不似北国之扰扰耳。兹有恳者,去岁由晚代孝文兄转求吾丈赐书行书手卷一条(欲请写新安之掌故者)暨条幅两帧,已蒙俯允,后因南迁,迄未赐下。日昨接任之兄及孝文兄先后来函,嘱为奉函吾丈再为专请,尚恳拨冗一挥,即寄孝文兄为感。孝文曾于沪上趋谒,特以此事系由晚接头,未曾面及,今既来函,自当代为奉恳,冒犯之处,尚希予以原宥则幸甚。又梅君有画两帧,前由任之兄寄平,嘱晚转吾丈为之润色,彼时适值南归之顷,故未呈上,今亦附上,并乞吾丈抽空加以指正,即径寄任之兄收亦可。任之兄闻在杭,曾与吾丈相晤,未悉曾通讯否?彼住歙县城内北大街,通讯住址书此即可投到。吾丈宿具奖掖后进之忱,定能邀不弃也。晚目下研究工作仍未稍辍,关于皖派汉学家,自江永起,于其著作之发展过程中求得更深之瞭解。现虽有头绪,但完成恐尚须时日,有暇敬请时赐教益,至为盼祷。再,《闻一多全集》现已出版,其中颇多讨论古文字者,见解颇新颖,举证亦翔实,此书杭州当亦有,殊值一观也。并此附呈,肃请潭安。乡再晚汪世清顿首,十一月廿五日。

赐示请寄北平和外师范大学晚收可也。

汪世清致白谦慎信

致白谦慎

谦慎先生:

十月十六日惠函已收到多日,迟复为歉。知有乔迁之喜,特此补贺,又有台北之行,想亦多收获,令人高兴。

子宁先生离美前曾惠函并附赠雪庄《山水册》复印本,此所知而迄未得见者,大喜之至。又承告有上海、西安、黄山之行,至本月八日始回华盛顿,想今已平安返美矣。我已在十月下旬复一信,不知已投达否?

《八大山人全集》已在深圳排印出样书,印刷装潢都很精美。曾将样书带到北京,我也已先睹为快。八大书画存世精品,大都已尽萃于此一帙,而且可供研究的文字资料也比较丰富,尊作已选入,为之增色不少。我仔细欣赏一周,既饱眼福,又增长知识,同时也看到一些误排或欠妥之处,一一为之提出,以供参考。如“芸窗”一印,释作“会窗”,可能是未及见尊作。我已检出《六书通》的芸字篆法以示之,想将予以更正。据告年底前可以出书。如有新消息,当随时奉告。

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吴山涛《行书西塞诸诗册》,是一种诗书两绝的珍品,不知曾寓目否?我已草一文为之介绍,兼谈吴氏的诗书画,并进一步根据此册证实吴山涛的生年。拙作草成后即寄王心悦小姐转何国庆先生,然未得回音。我的目的是提供一些我所知的资料,希望能引起专家学者对吴氏的书法有所注意而已。

在该基金会的明清书法作品中,有一件黄辉《行草古偈二首并识语》,实在是一件难得的精品。黄辉与董其昌为同科进士,以书法齐名于时。但时至今日,董声名遍海内外,而知黄者已甚少。我也写了一篇《黄辉的生平和书法艺术》的草稿,除提到故宫博物院所藏黄辉的书法作品外,也提到何氏基金会所藏的一件。拙稿已送《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审阅,请提意见。

为纪念方宇先生逝世三周年,我写了《王方宇和他的八大书法收藏》一稿,是为《收藏家》约稿而写,已在该刊今年第10期刊出,顺以奉告,敬颂

教绥!并向嫂夫人和令郎问好。

汪世清手上2000年11月14日

家英附笔问候。

转自【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