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从银幕到掌心!普陀这一碗菜肉馄饨,解锁海派文化新体验

转自:上海普陀 2025-11-26 16:56:42

最近,随着沪语电影《菜肉馄饨》的热映,一股“馄饨热”正悄然蔓延申城。一碗看似家常的菜肉馄饨,不仅是萦绕舌尖的上海味道,更承载着深厚的海派文化与城市记忆。银幕上,它串起几代人的悲欢离合;银幕外,这股香气也飘进了半马苏河畔。

傍晚,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里暖意融融,空气中浮动着青菜的清爽与鲜肉的醇香,与年轻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治愈。桌面早已摆好调好的馅料、擀好的馄饨皮和一碗碗清水,等着大家大显身手。不少年轻人是第一次碰馄饨皮,指尖略显生疏,却格外认真——取一张薄皮放在掌心,舀一勺馅料轻轻铺在中间,蘸一点清水抹在皮边,对折捏紧,再将两端向中间折拢、压实,动作虽不熟练,却透着一股专注。

“你看,这样两边往里面折,一收一捏,像不像一个小元宝?”现场师傅手把手地教,指尖翻飞间,一个造型规整的馄饨便成形了。“上海人包馄饨都爱捏成元宝样,寓意着招财进宝,这可是老上海的讲究哩!”在师傅的指导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小元宝”渐渐堆满了盘子:有的棱角分明,透着老手的利落;有的圆滚滚软乎乎,带着新手的可爱。

围坐在一起的,有土生土长的上海青年,也有初来乍到的“新上海人”,是一条楼宇活动微信通知联结起了这群“身边”的陌生人。百万粉丝UP主“怪味阿追”是重庆姑娘,这是她第一次沉浸式体验上海馄饨的包法,“我们重庆的馄饨多是纯肉馅、韭菜馅,刚来上海时觉得荠菜馅的很新奇,现在越吃越爱。”她一边捏着馄饨,一边笑着说,“在这里有人教、有人聊,大家一起动手的感觉特别好,能感受到满满的集体温暖。”

包完馄饨,热气腾腾的馄饨便端上了桌。白胖的馄饨咬一口,皮薄馅嫩,鲜汁在舌尖化开,瞬间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味蕾得到极大满足时,电影《菜肉馄饨》的主创团队惊喜现身,来到年轻人中间,聊着电影里的故事,也聊着银幕外的上海烟火。

“来,我们一起学一句沪语,注意音调,可不能读错啦!”主创人员当起了沪语老师,一字一句地教着。地道又风趣的教学,引得现场笑声不断,年轻人跟着一遍遍模仿,从一开始的生硬别扭,到后来渐渐找到语感,沪语在互动中变得更加亲切起来。

“平时很少有机会这样沉浸式感受上海文化,尤其是沪语,我们公司里很多新上海人都不会说。”参与活动的一位楼宇白领感到这样的活动既新鲜又奇妙,让她对上海多了一份亲近感。

“90后”的上海姑娘墨墨也颇有感触:“我们这代年轻人,很多上海话都不太熟练了,就连‘菜肉馄饨’的正确读法,我都纠结了好久。来参加活动不仅学会了包馄饨,还跟着学了沪语,既能涨见识,又能感受家乡的文化,特别开心。”曾雪骏则有着更深的期待:“希望能有更多像《菜肉馄饨》这样的沪语电影,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推广沪语文化,让更多人爱上上海的语言,爱上这座城市的温度。”

一碗馄饨,是舌尖的美味,是文化的载体,更是连接人心的纽带。这碗热腾腾的馄饨,裹着上海的烟火气,也裹着文化传承的力量,让老上海的记忆焕新,让新上海的热爱生长,在一碗一筷、一言一语间,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温情与诗意。

而这场活动背后,是长风湾楼宇党委的“绣花功夫”。今年以来,长风湾楼宇党委聚焦楼宇党建的重点和特点,推出“书记来‘楼’-进楼七件事”党建服务新举措,从一条主动推送的欢迎短信开始,把学习、活动、服务、治理以更多“年轻态”方式精准嵌入楼宇青年生活场景,让楼宇党委书记成为被更多楼宇青年党员时时惦记的“熟人”,实现了社区情感联结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持续升温。

本次活动由团市委、上影集团主办,区委组织部、团区委、长风新村街道党工委承办,长风湾楼宇党委、长风新村街道团工委协办。

记者:张曦

编辑:尉澜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遇见新视角|解锁专属你的氛围感大片

 41个“真如新愿”,绘就家门口的幸福画卷

 看普陀这所学校如何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提示】上海2025年成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

 普陀 你好 | 温馨守护,启蒙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