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定位为资源集成、管理统筹的综合性平台,以长青学校新校区为核心物理空间,秉持“普惠性、全覆盖、重兴趣”的原则,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放。基地坚持“无门槛准入”,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跨年级选课系统和跨校实践项目,确保区内每所中小学学生都能参与基础性科技实践。例如,小学生可以体验“自然感知课”,中学生则能加入科创启蒙工坊、未来前沿创新等更具创造性的课程。基地还搭建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人才培养通道,与区内“苏步青班”“谈家桢班”等项目有机衔接,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 “从兴趣到专长” 的持续发展路径。
配套建设的跨领域科创实验室,打破了传统实验室的“橱窗”模式,致力于构建低成本、高参与度、常态化的科技教育新生态,打造实体化、场景化的实践空间。实验室遵循“一空间多用途”原则,设置了科创工坊、AI智慧教室等专项功能区,打造“校园即课堂、展品即教具”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实验室还配备智能环保监测、雨水回收等可持续设施,构建数字化、可追溯的实践场景,并接入 “数智虹教” 平台,学生可自主操作、反复实践,在家就能进行预约。此外,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五大前沿主题,推动科学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跨学科探究的需求。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虹口区此次布局既是对党的二十大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战略部署的落实,也是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依托 “双北联动” 的资源优势,虹口采取“政府引导、学校主导、多方参与”的模式,汇聚上海科技馆、高校及企业等优质资源,协同开展课程研发与师资培训,推动科创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贴近学生,为人才培育基地以及实验室的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虹口区已与10家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达成合作意向,完成首批10门基础实验课程开发,并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
接下来,虹口区将进一步深化体系机制,聚焦课程开发、师资培养与空间运营,优化“基地一实验室”协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创教育实施路径与标准,积极推动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转化与应用,通过开放共享、区域联动等方式,为上海加快建设教育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实的基层实践支撑与虹口智慧。
记者:陆雪姣
图片:翁磊
编辑:陆雪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