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持续擦亮“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金名片,彰显徐汇区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区发改委、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营商一街一品”专栏,聚焦街镇特色品牌如何以“小切口”推动营商服务“大提升”。其中特别设置“基层营商企业说”板块,听中小企业讲述街镇惠企服务的切身体验。

长桥街道
在徐汇“一街一品”的璀璨版图上,长桥街道位于徐汇区中南部,坐拥丰厚的教育与文化资源。区域内集聚了28所教育单位,云集了上海中学、园南中学、徐教院附中、西南模范中学、上海小学、上汇实验学校等一批知名学府。在徐汇滨江整体打造“世界级卓越水岸”的规划中,以上海植物园为中心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覆盖8.77平方公里范围,衔接西岸数字谷、传媒港、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优势产业资源,依托上海南站等交通优势,为选择在长桥扎根发展的企业开辟无限可能。其中,位于长桥街道的中央公园组团,定位发挥植物园景观优势,打造世界级宜居综合组团,形成融合城区、链接产业的中部活力街区。

长桥街道“企事快办”工作站点
从企业表达落户意向开始,长桥街道便开启全链条服务模式。前期通过线上沟通精准对接需求、匹配载体,并安排线下实地考察,奠定合作基础;一旦企业落地意向明确,立即组建项目专班,由项目管家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服务,对接注册、迁移、税务等关键环节。企业落地后,服务持续升温——依托“企事快办”平台,营商专员主动上门,提供“专人帮办”,高效解决从税务开票到股权改制等各类运营问题,真正实现“服务走在需求前”,让企业落户省心、发展安心。

街道营商推介座谈会
为提升企业在地归属感,长桥街道联动盘活多方资源,协调解决企业在地发展的“后顾之忧”。医疗健康方面,借力南部医疗中心落户优势,创设长桥街道高端人才健康服务卡,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为企业人才的健康保驾护航。此外,通过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积极导入园区、楼宇等外部资源,定期举办营商环境推介会、政企圆桌座谈会等,构建“政府—企业—社会”资源互联生态,形成“1+1>2”的招商与服务合力。
长桥街道注重以品牌活动凝聚企业,以生态思维优化环境。创新打造“益企汇”品牌,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每季度开展一次重点企业交流活动。制定全年活动计划安排表,持续发挥“长桥企业之家”微信群平台作用,每月开展一次健康关怀、青年交友、法制宣讲、政策宣传等活动,将市区各项惠企政策第一时间送达企业,推动政策精准匹配,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升企业在属地的获得感。

辖区重点企业参观徐汇滨江
同时,持续激发街道商会活力,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凝聚商会力量,提升商会企业归属感的同时吸引潜在新增落户企业,形成以商招商的良好营商氛围。此外,连续多年邀请商会企业代表共同参与街道援滇项目考察、外省市产业学习考察等活动,以多样形式促进企业发展。

商会赴外省市产业学习考察活动
在公益领域,街道积极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通过推动困难群体就业、开展“六进”帮扶、设立慈善榜样企业奖等举措,构建起义利并举、回报社会的良好风尚,让营商环境更有“人情味”。

营商工作推进大会

法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恩华特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步琦实验室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等区域重点外资企业反映,近年来高端设备销售下降,进口设备也面临国产化替代的压力,导致业务量有所萎缩,希望借助设备国产化增强国内市场竞争力,拓展业务覆盖面。
长桥街道在了解企业诉求后迅速响应,主动作为。一方面,牵头召开推进产品国产化生产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沟通会,会同企业整理材料报送国外总部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在过程中指导企业准备国产化所需的资质、场所等具体要求,并协助企业按规定开展申报。在实际操作阶段,接到积极搭建企业与审批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企业熟悉流程、把握窗口期,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动能。

政企圆桌沟通会
“长桥街道助企服务的提前介入非常及时和关键。”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仅协助我们理清了国产化生产的各项要求,更通过高效的政企沟通扫清了实操障碍。这种‘雪中送炭’式的服务,让我们切身感受到长桥营商环境的优化成效,也为企业拓展新路径、增强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在街道与区级有关部门的协同助力下,相关企业正稳步推进产品国产化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记者:李芊
资料提供:区发改委、长桥街道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