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上海量子城市建设领域技术创新的部署,11月19日,上海量子城市创客坊(0.4)开放日行动作为2025(第19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特色专场,在杨浦区复兴岛举行。

上海量子城市创客坊(0.4)以复兴岛为实验基地,全力探索量子城市建设“0-10-0”贯通的创新路径,开展空间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策源试验,着力将复兴岛打造为面向国际人才开放的创新创业岛和未来城市实验场。
本次创客坊(0.4)聚焦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前沿探索与未来产业创新孵化,将“融智”与“融资”相结合,推动上海量子城市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杨浦区人民政府、天使投资及重点孵化器代表、“上数营”及空间智能治理协会成员单位、各区规划资源局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融合科技、产业与规划的前瞻性实践。
前沿探索,以跨界智慧重构空间智能基因
活动伊始,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孙珊、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浩为开放日行动致辞后,现场迅速切入“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前沿探索”的核心议题。上午的议程以“量子纠缠”和“最小米料”等充满想象力的隐喻,铺开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超大城市空间治理深度融合的壮阔蓝图。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庄澜系统阐述了以“量子城市”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范式的三层构想:一是核心攻关,实现“0的突破”。即以空间为牵引、以人工智能为动能,推动城市治理数据从一维、二维、三维向多维跃迁,实现模型能力的根本性升级,完成智能源头创新。二是场景应用,探索“10的创新”。直面超大城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以引领性场景为先导,打造优质、安全、可靠的产品体系。三是基地实验,推动“0的再发生”。正是在复兴岛这样“距离应用最近的地方”,为初创企业提供沃土和全链条支撑,加大对“种子期”的投入,形成创新循环。
随后,四位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带来了具有启发性的分享。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杨仁福研究员揭示了量子传感技术如何通过操控量子系统,利用能级跃迁、量子纠缠等特性,在测量精度、灵敏度上实现数量级提升。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鲁琲则描绘了“云宇星空”大模型如何构建从知识理解到空间智能的全链路能力。这个具备行业专家思维逻辑的大模型,不仅能生成专业答案,更能理解、调度和推理“最小空间单元(米料)”,并智能调用垂直模型与专业工具,为城市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核心动能。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张永炜聚焦于建筑空间“米料”的智能生成逻辑与生产工具。他介绍了如何将原始建筑信息通过多源数据采集、智能解析,转化为高精度参数化模型,构建标准化建筑语料库,为建筑行业大模型与AI应用奠定高质量数据基础,支撑城市空间从宏观到微观的智能化治理。

清华大学张轩副教授分享了“创域与世界模型”如何推动三维城市空间从理解到设计的变革。他阐释了AI学习世界模型的原理,并透露上海量子城市创域大模型正在学习上海特有的建筑空间关系、风格布局等知识规则,未来将掌握生成具有上海基因的时空智能方案的能力,推动城市治理向智能推演升级。
创新孵化,在现实试验场激活未来产业动能
下午的活动重心转向“未来产业创新孵化”,复兴岛作为鲜活试验场的角色愈发凸显。通过一系列紧扣实际需求的成果路演,技术孵化与产业融合的路径变得清晰可见。

在量子城市创新场景成果板块,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的青年骨干茆昕明、沈彬带来的“空阁闲鱼”平台,旨在盘活城市闲置空间。它依托量子城市的动态感知能力,智感识别空间忙闲,智能匹配产权人、创客、公众与政府等多方需求,打破信息壁垒,让厂房、办公楼乃至公共空间都能灵活分时利用,共创集约高效的空间共享新模式。

上海现代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二院院长温南南则分享了“复兴智塔”的构想——一个“复兴岛元世界第一门户”。它创新性地以“一塔双态”设计,垂直整合城市职能:下区为权威信息入口,中区承载政企交互与产业落地,上区激活内容生产与城市叙事。其首期功能将聚焦沉浸式政策传递与企业虚拟展示,支撑岛屿数字经济发展。

随后,“骑迹悦城”通过AR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慢行体验,让市民从“阅读”城市升级为“悦读”城市;“申银智联”以商业综合体为核心,利用空间米料技术融合多方数据,实现消费券精准投放,已在部分商场验证成效;“超眼智感”则以“亿像素+AI”的智能阵列相机技术,突破传统监测瓶颈,提供大场景、低延迟的超高清智能感知方案。这些项目都证明了空间智能正从概念迅速走向实用。
路演后,凯辉创新、接力资本、九盈投资等机构的资深投资人,从市场潜力与落地可行性角度进行了专业研判,为这些创新场景连接资本市场提供了宝贵视角。

无界创新,众智共绘复兴岛未来蓝图
活动的下半场,聚焦于复兴岛自身的规划与全球设计大赛成果,展现了如何通过众智众创,将复兴岛的更新升级为一场面向全球的创意征集。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沈璐副院长以“从机械领土到创客热岛”为题,解读了复兴岛的规划理念。未来,这片中心城区稀缺的滨水空间将聚焦科技创新与数智赋能,按照“低成本、快创新、开放式、超活力、自生长”的理念,吸引全球创客、孵化器、风投机构汇聚,打造“全球创客岛”。
阿里云智能集团的陈怡星将复兴岛设计大赛比作一场让科技、艺术、设计在真实场景中碰撞的实验。她宣布所有参赛作品都将被挂上象征创新火种的“创想苹果树”,长期开放浏览,等待合作与投资的机会被再次激活。

紧接着,四组优秀设计方案展示了惊人的创造力。来自杭州未止规划的“人机友好城市导则”,构建了“人-机-环境”三元融合的运营体系;上海一六零二建筑的“后浪吊装工厂”,将工业语言转化为充满人文关怀的诗意空间;上海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浮岛纪”,构想覆盖城市的数字浮岛系统,激活即时社交;上大建筑设计院的“世界科学人营地”,则以不确定坐标的营地形态,呼应科学创新的不确定性,吸引全球科学人才。现场,天使投资人对这些方案进行了点评,为其后续深化指明了方向。

本次创客坊(0.4)开放日行动,成功搭建了一个跨界交流、成果展示与创新孵化的高端平台。它既是一次前沿技术的集中检阅,也是一次创新生态的活力展现。从量子传感的精密感知到城市大模型的智能决策,从闲置空间的共享盘活到整个岛屿的智慧升级,一条以“空间智能”为核心的量子城市建设路径正变得清晰可见。
未来,杨浦将以复兴岛为战略支点、以开放日为契机,加速量子城市创新成果转化,让更多前沿技术在上海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城市先行区贡献杨浦智慧与力量。
文字 | 窦雨琪
编辑 | 周梦真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