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的总体情况。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学军在会上提到,当前同济大学正全力打造一所面向未来的科技中学,从课程、师资到空间做到了大中充分衔接和融合。

许学军表示,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长远之策。通过一体化科技教育早期发现科技“好苗子”,畅通成长通道,为国家持续输送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与高水平创新团队。
他说,这次的文件出台,尤其注重育人目标和资源的有效衔接,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深度合作,有序开放科研优质资源,为“小学激发科学兴趣、初中夯实科学基础、高中引导创新实践”的阶梯式成长路径提供了有力保障。文件也推动构建了螺旋上升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不仅打破了学科壁垒,更加强化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并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国家战略急需的科技前沿内容,分学段、分层次融入课程体系。
许学军同时表示,当前同济大学正全力打造一所面向未来的科技中学,在筹建过程中,正是按照这样一种体系化的设计,从课程、师资到空间做到了大中充分衔接和融合,“科技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资源上实现横向衔接,汇聚优质科技资源导入到中小学教育;在课程上实现学科交叉,将前沿科技分学段、分层次融入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实现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目标。”
信息来源:教育部官网
文字整理:周紫昕
摄影: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