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派江南·桥驿溯源”——古桥调查专题展自2025年10月1日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B1白鹭厅首展以来,收获市民热烈反响。展览系统展示了上海古桥的发展脉络,首次全面盘点全市九个涉农区内现存552座古桥,让跨越数百年的水乡石构杰作焕发新生。
白鹭展厅“古桥专题展”已于10月底圆满落幕,但古桥热度依旧持续。本周六(11月8日),展览将移步至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沪派江南-古桥展”形式再度回归。观众将在工业遗存与历史风韵交织的独特空间中,继续探寻上海水乡文化的根与魂。

01 鉴赏典型古桥,一部江南水乡桥梁史
“沪派江南·桥驿溯源”专题调研工作是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合办,联合7所高校和一家专业技术机构,历时八个月完成覆盖全市9个涉农区的古桥普查,首次摸清552座古桥“家底”。在这批跨越数百年的石构杰作中,多座“最”具特色的“桥王”惊艳亮相,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广大观众持续关注,这些典型古桥或承载最悠久的历史,或拥有最独特的工艺,成为上海水乡文化的鲜活印记。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4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通过实景照片与数字化模型,多维度还原其历史风貌与营造技艺,构筑一部浓缩的“江南水乡桥梁史”。

这些古桥跨越不同历史时期,展现了丰富的桥梁类型与建筑特色。材质各异,涵盖石、木、砖,结构形式多样,包括单孔、三孔和五孔石拱桥,以及单跨、三跨、五跨和七跨石梁桥等;类型上涵盖了上海乡村地区现存古桥的几个之“最”,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见证上海从滨海渔村到国际都市的变迁。

部分古桥或隐匿乡野,金山石(或青石等)板留着岁月纹路,或保留原貌肌理;有的矗立在村落老街旁,桥洞映着白墙黛瓦,承载着居民晨起买菜、暮时闲谈的日常记忆。扫描现场二维码,即可查看已上线的古桥数字化模型。

02 “走三桥”体验:漫步三桥,祈福安康

“走三桥”源自江南地区的元宵吉祥习俗,明清延绵至今,寓意“祛病祈福,吉祥安康”。《清嘉录》记载:“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
人们相信,在特定的节日夜晚,连续走过三座不同名字或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桥,就能丢掉身上的疾病和晦气,迎来健康、好运和幸福。
本次展览精选三座古桥,设计文化行走路线,将参观升华为沉浸式祈福体验:全新路线以“迎祥—保佑—永安”为序,构建“纳福—加持—圆满”的美好循环体验。
第一桥|迎祥桥(青浦区金泽镇,始建于元代)
起步迎祥,寓意主动迎接福运。走过此桥,象征开启吉祥之门,广纳财富、喜事与好运。

第二桥|保佑桥(浦东新区祝桥镇,始建于明代)
承祥求佑,寓意神力加持、福泽绵长。在迎祥基础上,祈愿所得福运得以护佑、稳固与延续。

第三桥|永安桥(浦东新区宣桥镇,始建于清代)
万事永安,寓意将祥瑞与福佑归于日常。走过此桥,祈愿一切美好终化作平静、安康、长久的幸福生活。

走过三桥,完成一场从“招祥”到“护佑”再到“落定”的圆满旅程,在步履流转间体验古人朴素而深刻的生活愿景。在行走中感受古桥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03 古桥集章:方寸之间,收藏江南
展览期间将继续推出备受市民喜爱的古桥集章活动。集章册以上海古桥分布地图为底,逐一呈现各区“古桥之最”。分区特色古桥章设计精美,融合古桥造型、建桥年份与结构特征,兼具历史内涵与现代审美。观众可在收集过程中,如深入了解如松江望仙桥、奉贤通津桥、金山济渡桥等代表性古桥的历史故事。方寸之间,将古桥的魅力永久珍藏。

古桥小册盖章整体效果
此外,展览持续推出“彩蛋套章”,以上海市地图为底,巧妙融合各区代表性古桥与市花玉兰,线条精致,场景生动,展现古桥与城市精神的融合之美,成为上海古桥文化的浓缩与象征。

“彩蛋套章”
主展馆地址:共青路130号
(地铁12号线复兴岛站2号口对面)
停车:共青路160号(请尽量绿色出行)
开放时间:2025/9/30 - 2025/12/13
展览免费开放。
周二-周日10:00-19:00
(周一 船台公园和展览场馆均关闭)
供稿 | 王树春
编辑 | 王雯贇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发或另作他用。如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认为有必要的话会及时跟您联系。
-END-
(来源:乡村规划与建设TJUP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