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经理人正从传统的“中介”角色,向科技投资人、企业首席创新官、创新生态构建者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为高校学子开辟了全新的职业赛道。近日,“技转新势力・创享未来场”未来技术经理人培育计划在湾谷科技园启动。活动吸引了来自本市高校的近百名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参与。

“未来技术经理人培育计划”的启动,是上海在科技服务人才生态建设上的又一重要布局。该计划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团校、上海市杨浦区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同发起,面向高校在校生,将通过系统化培养,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持续输送“懂技术、通市场、善转化”的复合型科技服务人才。
记者了解到,未来技术经理人培育计划除了公共知识、政策法规、实务技能等线上课程学习,还包括案例沙龙、名企参访、展会实战这样的社群实践活动。通过初级考试的学员,可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颁发的“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初级技术经纪人结业证书”。优秀学员还可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提供的实习机会。

活动还围绕“技术经理人培育体系与职业化发展路径”,邀请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环上大科技园总经理李宇阳、复旦大学MTT硕士项目负责人侯家佳做专题分享,为高校学子的职业规划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邹叔君结合东部中心在推动技术转移中的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专业化人才在跨越创新“死亡之谷”、实现从技术到市场价值跃迁中的核心作用。李宇阳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与创新创业趋势,为未来技术经理人在就业、创业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启示。侯家佳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在技术转移硕士人才培养方面的体系设计,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配置等多个维度,全面解读了这一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园区、高校、投资与企业界的四位嘉宾围绕“技术经理人能力提升与职场发展趋势”展开深度对话。在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熊申展看来,技术经理人需具备“概念验证能力”,填补从实验室样品到市场产品的关键鸿沟。中科优势创始合伙人邹涛指出,必须掌握“风险定价与管理能力”,像投资人一样识别和管理技术转化中的各类风险。上海环保科技园总经理刘贡音提出,优秀的技术经理人应善于“场景构建”,为新技术创造首台套应用机会。上海古碳实业首席运营官丁芸婕则认为,“项目管理与落地执行力”是实现商业成功的核心保障。
杨浦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近年来持续深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等平台,构建了以“技术券商”为核心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截至目前,相关平台已完成技术交易219项,总成交金额近10亿元,成果转化效能逐步显现。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的生动实践,更是杨浦推动科技经济融合的坚实脚印。

杨浦作为创新智库的外溢高地,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让产业所了解,关键在于连接科学家与市场的“桥梁”是否坚实、畅通,技术经理人正是这座“桥梁”上的重要“枢纽”。
“当前,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仍然稀缺,加快这支队伍的建设,已不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在杨浦区科协常务副主席钱彬看来,“未来技术经理人培育计划”不仅是响应“科创中国”和“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的具体行动,更是一项面向未来、播种希望的战略投资。“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培育,为青年学子铺就一条从‘知产’到‘资产’的职业道路,助力他们成长为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服务领军人才。”
文字 | 毛信慧
图片 | 毛信慧
编辑 | 文茜婷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