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等老电梯,赶早高峰能急出一身汗,还总担心突然‘罢工’!现在这新电梯,按下按钮几秒就到,站里面稳得很!”徐汇区枫林街道临江豪园小区的张阿姨围着崭新的电梯转了两圈,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更新后的电梯
这个2007年建成的小区,11栋楼里装着15台电梯。如今十几年过去,不少电梯开始“掉链子”——运行卡顿、故障频发,家住高层的居民出门成了难题。去年年初,小区决定给部分楼栋换电梯,可难题跟着就来了。
第一个“拦路虎”就是钱。按规定,小区维修资金不能用超限额,首批要换电梯的2号、3号、10号楼里,只有10号楼资金够换两部,2号和3号每栋只够换一部。要是想多换一部,就得居民自己补钱,矛盾一下子就冒了头。
更头疼的是选电梯品牌。有人认准一线大牌,觉得质量和售后有保障;有人想着省钱,想选性价比高的;还有人习惯了现在电梯的品牌,怕换了之后维保麻烦。“三种意见的人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怎么协调都难。”黄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丁玲回忆道。

2号楼居民投票选电梯品牌
为了把事儿办成,居民区党组织牵头,拉着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代表组成专项工作组,天天在楼组微信群里听大家说话,还开了好几次协调会。针对钱的问题,工作组想了个灵活办法:先在维修资金范围内给2号、3号每栋换一部电梯,等补贴下来了,再看情况要不要补钱换第二部,这方案一出来,多数居民都点头了。选品牌的事儿更简单——全听居民的,开业主大会投票决定,还说好后续换电梯尽量用同一个品牌,方便以后维护。
今年年初,首批4台电梯开始施工。有人担心噪音吵、材料堆在楼下碍事,居委工作人员就挨家挨户上门解释,把施工时间、流程说清楚。怕单梯运行不够用,物业还专门请了个电梯工驻场,承诺电梯出问题5分钟内到现场修。
没想到,施工期间小区反而更热闹了。居民们主动错峰出门,低楼层的人干脆爬楼梯;谁家有老人要看病、孩子要上学,提前在群里说一声,邻居们都会让着点。“以前住对门都未必说话,现在为了电梯的事儿,大家反倒熟络起来了。”丁玲笑着说。
有一次,电梯配件进场赶上“五一”假期,天还一直下雨,小区车位又紧张,配件没地方放。物业跟业主们商量,找到几个暂时不用车位的居民,临时借了块地方放配件,没一个人有意见。
四个多月后,今年6月,首批4台新电梯正式投入使用。看到新电梯这么方便,9号楼的居民主动找上门,说就算要补钱,也想赶紧换电梯。“看着别人楼里的新电梯,我们都盼着呢!”居民李叔叔说。

新老业委会交接
在换梯的过程中,小区还顺利完成了业委会换届工作。新业委会成员迅速进入角色,与上一届业委会做好相关工作交接,在电梯施工监督、维修资金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临江豪园的电梯更新还在继续,每一栋楼都有专属方案。这场电梯焕新,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出行难题,更把邻里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17岁的老小区,正慢慢找回新活力。
记者:王永娟
题图来源:千图网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