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浦东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传出丰收的喜讯:全区现已建成37家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在全市率先实现各街镇“新空间”全覆盖。与此同时,又产生了新问题:”新空间”建好后,服务如何跟上?

近日,浦东新区儿童阅读指导师培训结业仪式在浦东图书馆举行。这是全市范围内的首次大规模儿童阅读指导师培训活动,来自浦东各街镇的近150名街镇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工作人员、图书馆员、儿童教育从业者、阅读推广人等接受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后,他们被纳入“浦东儿童阅读指导师资源库”,将在“新空间”里引导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学习“理解”“陪伴”与“指引”
本次培训课程包含脑科学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读物选择、亲子阅读方法、阅读活动策划、阅读环境营造等多方面内容。来自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儿童教育与阅读指导专家,少年儿童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围绕儿童发展、图画书、亲子阅读等领域,进行专业指导。除了聆听理论讲授,学员们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知识巩固与经验分享。

众多学员并非阅读指导的门外汉,徐文莉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故事妈妈”团队资深成员,徐文莉已在浦东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14年,依然觉得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原来的培训主要聚焦在指导0到3岁宝宝阅读,这次最吸引我的是覆盖了0到12岁,即孩童时期全年龄段。”徐文莉说,她在社区里举办活动遇到的孩子,7到12岁的青少年很多,“这是我没有接受过专家指导的‘盲区’,所以必须要来学习!我们作为志愿者也很愿意到‘新空间’开展活动,在‘家门口’服务更多的家庭。”

“新空间”的建成开放,既让各街镇的图书馆员欣喜,也带来了全新压力。“如何真正用好这个空间?如何让孩子们不仅愿意走进来,更能在这里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花木街道图书馆的蔡茗通过培训意识到,比“建造”更关键的是“赋能”,而儿童阅读指导,正是为这个空间注入灵魂的核心所在,“事实上,硬件上的‘儿童友好空间’虽已建成,但服务上的‘儿童友好时代’才刚刚启程。”

蔡茗坦言,在过去,馆员提供的阅读指导,可能更多停留在推荐书单、陈列热门图书层面;而真正的指导,则要求馆员成为孩子阅读路上的同行者。例如,当一个孩子对恐龙产生好奇,馆员除了提供相关的百科全书,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恐龙探险故事,欣赏远古森林的画卷,甚至鼓励孩子创作一幅恐龙画作展示在空间中,让阅读与表达自然融合。”这样的理念也标志着我们工作重心的根本转变:从面向书本的管理,转向面向孩子的服务。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细致地观察、更耐心地倾听,并积极创造机会,让书本里的知识‘活’起来,使阅读成为一场孩子主动奔赴的奇妙旅程。”蔡茗表示。

庞欣是一名亲子阅读老师,同时也是2岁孩子的妈妈,她在培训后总结出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理解”“陪伴”与“指引”。“这需要我们用‘选择’代替‘命令’,用‘正面描述’进行鼓励。它保护了孩子的自主性,也让阅读和日常互动变得轻松、愉快。这不仅是育儿方法,更是一种尊重儿童的教育哲学。”她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是要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而是在陪伴一个鲜活的生命,一路摸索,共同前行。”
筹建“浦东儿童阅读指导师资源库”
浦东图书馆儿童与青少年阅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此次培训的核心,就是回应如何为“新空间”匹配“新服务”的关键命题。而谋划运营长远发展,人才是关键的支撑力量。因此,浦东图书馆在已连续5年深耕“0-3岁家庭阅读指导师”培训的基础上,根据“新空间”的服务需求,将培训延伸为“0-12岁儿童阅读指导师”培养,让完成培训的学员具备策划、组织集体性亲子阅读活动及营造书香环境的能力。这既是落实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要求,更是让“新空间”真正活起来的关键。

培训的结束,才是“专业服务落地”的开始。记者获悉,2024年以来,浦东新区紧紧围绕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全力推进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建设。目前,全区已形成“1+36”(1个区级“旗舰馆”+36个街镇“新空间”)的完整服务网络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镇全覆盖。

连续两年,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划拨专项资金,把优质的数字阅读设备及阅读推广活动直送基层。今后,将继续支持浦图建立“浦东儿童阅读指导师资源库”,为全区36个街镇的“新空间”精准匹配专业力量;持续开展“跟踪赋能”,针对学员在具体空间指导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定期组织线上交流、线下复盘,让成长不“断档”;鼓励大家带动身边的社会志愿者,把本次培训的方法分享出去,壮大专业队伍,让“家门口的阅读乐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爱上阅读、快乐成长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