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长宁公园里能不能进宠物?能不能搭帐篷?大家一起来商量~

转自:上海长宁 2025-10-30 15:20:16

城市公园是市民共享的绿色空间,也是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近日,区绿化市容局在古北市民公园召开城市公园开放管理意见征询会,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为指引,围绕宠物友好、帐篷搭设等核心场景,汇聚政府部门、公园管理方、市民代表、执法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商治理方案、共寻民生平衡点,为超大城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以“试点先行”破解民生需求与管理难题


公园绿地开放管理是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9月1日,《指导意见》正式施行,明确以“满足市民多元化、差异化游园需求”为核心,覆盖全市公园,重点规范帐篷搭设、宠物友好、夜间配套服务,如24小时公厕开放等场景,推动公园从“封闭管理”向“开放共享”转型。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公园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长宁区并未急于“一刀切”推进政策落地,而是坚持“实事求是、问需于民”,选取海粟公园、古北市民公园开展先行试点。同时,通过在7座公园设置问卷发放点、园长现场答疑等方式,累计收集400余份有效意见,既掌握了市民对公园开放的真实诉求,也梳理出管理中的潜在难点,为后续方案制定打下基础。


基于试点调研,长宁区初步构建起两大场景的管理框架:在帐篷搭设方面,拟在临空音乐公园、虹桥体育公园等3座公园推行预约制,“分冬夏令时明确开放时段,同时采取草坪封闭轮休措施,既满足市民休憩需求,也保护绿地生态”;在宠物友好方面,海粟公园、古北市民公园已经开始试点,养宠人群与普通游客基本实现和谐共处,后续将进一步探索“一园一策”路径,为建设宠物友好公园探索更多好办法。

让“群众声音”成为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公园是大家的,管理方案得听大家的意见。”在意见征询会现场,不同群体的声音被充分尊重,成为推动治理优化的重要力量。



公园管理方直面一线难题:海粟公园园长坦言,“晚上6点到10点是宠物集中活动时段,部分游客遛狗不牵绳、犬只狂吠等问题,仅靠保安劝阻难以彻底解决,希望能有执法部门协助支撑”;古北市民公园园长则分享了柔性管理的经验,“通过口头引导,在游客较少时段开放特定草坪供宠物活动,周边居民形成默契,但也盼着能出台正式自治公约,让管理有章可循”。



市民代表的发言更是直击核心需求。养宠市民代表表示,“狗在城市里活动空间有限,我们理解非养宠群体的担忧,会主动牵绳、清理粪便,但也希望不要过度压缩宠物的活动时间,‘文明养宠’和‘空间共享’不该是对立面”;非养宠市民代表则理性提出建议,“不反对宠物入园,但怕遇到不牵绳的情况,尤其是带着孩子来公园时,总有些担心,要是能有明确的标识或措施,让大家知道哪些区域可以遛狗、哪些时段更安全,会更放心”;针对帐篷搭设,有市民提到,“希望能明确搭设密度,别让草坪上密密麻麻全是帐篷,既影响通行,也破坏了公园原有的景观”。

以“多元共治”构建公园管理长效机制


公园开放管理不是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协同的“协奏曲”。在意见征询会上,属地街道、公安、城管等部门结合职能,提出了兼具法治性与民生温度的建议。



公安部门建议新增宠物友好试点推行预约制,“通过扫码登记宠物疫苗信息、主人联系方式,既便于溯源管理,也能让其他游客更安心”;城管部门坦承当前执法难点,“针对宠物粪便问题,存在取证难、固定当事人难的情况,后续需通过‘一网统管’加强日常巡查,同时推动法规进一步完善,让管理更有依据”。


街道层面则从基层治理角度提出创新举措:虹桥街道计划试点“荧光项圈+标识狗绳”,为有证、接种疫苗的宠物配备专属标识,让居民一眼就能识别,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新泾镇针对帐篷搭设的安全隐患提醒,“公园内严禁明火,尤其是林带区域,需加强宣传引导。”


如何让公园管理既守得住秩序底线,又留得住民生温度?区绿化市容局介绍了柔性管理的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让规则从“管理者定”变成“大家议”。公园会邀请居民、养宠爱好者、户外休闲人士坐在一起,共同商议拟定《公园文明游园公约》,最终确定的公约还会挂牌上墙,让每一条约定都源于民意、贴近生活,自然也更容易被大家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第二步则是给“改正”留足空间。公园专门组建“宠友俱乐部”,遇到市民轻微违规时,俱乐部成员会先上前友好劝导、提醒规范,而非直接上报执法。硬执法不松、软管理不弱,在“力度”与“温度”之间找到平衡,让市民既感受到规则的刚性,也体会到城市管理者的善意。

以“制度创新”推动公园治理提质增效


“公园开放管理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实现‘放管服’有机统一。”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王晔菲表示,将用制度管人、用技术管事、用信用管长远,让公园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


据悉,长宁区将在11月前牵头出台公园自治公约,实行“一园一策”,“根据不同公园的定位、人流特点,制定差异化管理细则,比如临空音乐公园侧重宠物活动分区,社区公园侧重属地协同”;同时推进智慧化管理,开发“长宁公园小程序”,实现预约登记、意见反馈等功能,“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此外,还将建立“街镇+公安+城管+志愿者+市民代表”的多元共治机制,“定期召开碰头会,及时解决管理中的新问题,形成治理合力”。



撰稿/摄影:李媛媛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