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殷行路250弄的围墙只是社区里不起眼的“背景板”,斑驳的灰白墙面默默伫立,如同陌生人之间那道无形的隔阂。近日,殷行路250弄社区外墙彩绘项目顺利完工。如今,这些墙面焕发出勃勃生机,明快的色彩、生动的图案、温暖的标语,每一笔都诉说着居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从灰白到斑斓,围墙的“身份蜕变”

走进殷行路250弄,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已然“会说话”的围墙。墙面上的色彩搭配经过居民共同商议,既不过于花哨刺眼,又不失活力与温度。 “老小同护、社区共福”“和谐社区、文明礼貌”等标语不再是生硬的宣传口号,而是与图案自然融合,成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这幅社区画卷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完全由居民自己执笔绘制。

绘制过程中,擅长绘画的居民主动担任指导老师,零基础的老人和孩子则负责填色。欢声笑语中,原本互不熟悉的邻居因共同的目标而熟络,绘制间隙的家常闲聊、完成作品后的欢呼喝彩,让社区的“人情味”愈发浓厚。
居民需求为导向,自治流程的精心设计

项目筹备阶段,居委会就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线下议事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居民对彩绘主题、色彩搭配等的意见。 在项目审核阶段,经居民代表大会统一方案并由居委上报后,街道通过实地考察与评审,顺利通过了该项目。从主题选定到实施,居民的意愿始终贯穿其中,确保项目真正反映社区特色和居民心声。
社区自治的“精神地标”



如今,这些彩绘墙面已超越其装饰功能,成为开展便民服务时凝聚社区共识的“精神地标”。墙绘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成为居民自治成果的展示窗口。 居民们发现,当大家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每一份微小的力量都能汇聚成推动社区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墙绘项目成功的意义远不止于环境的改善,更在于居民参与意识的觉醒和社区凝聚力的增强。 一位参与绘制的居民感慨:“以前觉得社区建设是居委会的事,现在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社区的主人。”
社区自治能够让“美好社区”从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日常。殷行路250弄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冯振国告诉记者:“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真正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从被动的接受者到主动的创造者,居民身份的转变带来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

如今,每当夕阳西下,总会有居民在彩绘墙前驻足欣赏。孩子们指着墙上的图案问:“这是谁画的?”大人们会自豪地回答:“这是我们大家一起画的。”这些斑斓的墙面,不仅记录着志愿者和居民携手共进的温暖场景,更预示着社区自治的美好未来。
文字 | 王歆瑜
图片 | 王歆瑜
编辑 | 陈露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