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手机的时代 是谁还在打电话? 还有人守着电话亭吗?
坐落着上海最后一间 公用传呼电话亭 83岁的沈玉琇奶奶 坐在这间614弄“红亭子”里 一守就是30年↓↓ “爸爸,你看,这里有两台电话机!”一个周末,福州路上的“红亭子”引起了小朋友的注意。“居然还有人在值守公用电话亭!”小朋友的爸爸透过窗口看到沈玉琇,露出惊讶的表情。 福州路614弄的公用传呼电话亭
福州路一头是人民广场、一头是外滩,电话亭周边老字号店铺云集。过路的人多了,总有人手机没电或者忘带手机,有急事只能来打公用电话。“这里是上海最热闹的地方,留一个应急窗口,别人对上海的印象就会更好一点。”
社交媒体上,有人在游记中点评:“没想到上海还保留了这么古老的电话亭,恰恰体现了当地的管理智慧,老树开新芽,也很人性化。”
沈玉琇见过电话亭最辉煌的时代。1952年,上海有了第一部传呼电话。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安装了电话,人们外出时要与家里联系,就需要使用公用电话。
沈玉琇告诉记者说:“这个电话亭是1993年有的,居委叫我来电话亭管账。那时门口有个公交车站,49路、17路、20路都在这边停,来往的人非常多。大家都用拷机,拷机一响,就排队过来打电话。”

当年的公用电话承办证
30年前,电话亭有5个人轮班两班倒,两个人从早上6点做到下午2点,另外两个人从2点做到夜里10点,还有一个人轮休。一个月5部电话的营业额高达四五千元,沈玉琇的月收入也能有400元。


90后画家陈汉煜送给她的画像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