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秋天,总是不请自来
凉风一起
便格外想念那些
能暖到胃里、暖进心里的食物
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
我们驱车躲进了松江一隅的井凌桥村
没想到,在这个静谧的村落里
竟藏着让身心都暖和起来的烟火美食


推开门,时间好像就慢了下来。福财小院由一处村里的民宅改造而来,却一点不显刻意,幽静得像是回到了乡下的外婆家。

店主是个痴迷于创造“微观小世界”的人,所以目光所及之处,你都能发现惊喜——各种大大小小的绿色微景观被巧妙地安放在门口、角落、窗台,仿佛一个个被定格的诗意瞬间,让整个空间都生机勃勃。



店里的怀旧感是沉浸式的。老式衣柜、缝纫机……这些带着时光印记的物件不是冰冷的陈列,更像是家的自然组成部分。我尤其喜欢桌上那条手织的土布桌布,温厚的触感,能瞬间把人拉回某个阳光很好的午后。从这一切,都看得出主理人花了多少心思。



这里的食物,更是把“回归本质”贯彻到底。所有食材都来自本村:本地的大米、猪肉,清晨刚从地里摘下的南瓜和蔬菜……开放式厨房里,锅气升腾,你可以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自己的饭菜被烹制出来,闻着阵阵香气,那种等待的幸福感,真的像在家里一样。

米饭在土灶里焖出金黄的锅巴,混合着焦香的土豆,一口下去,“咔嚓”一声,是直击灵魂的酥脆!紧接着,糯糯的口感与米香在嘴里化开,这味道,简直就是童年记忆的完美复刻,无敌推荐!


顺着“福财小院”门口的小路,一直往前走就能看到“欢喜小院”,推开木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院子不大,四四方方,放着几张小小的方桌和几把露营椅,恰好的暖阳,时间在这里都慢了下来。




店主是个懂得生活的人,把这里打理得既有古韵又不失温馨。工作日的午后,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这里喝茶聊天,或是独自一人捧着书本静静阅读,整个空间都充盈着包容与接纳。

来这里,可以点一杯咖啡或是一壶茶,捧在手里暖暖的,轻呷一口,整个人从内到外都暖和了起来。店里的招牌饮品颜值很高,拍照也很好出片。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咖啡,这里还有一道隐藏版美味——店主妈妈自制的荠菜馄饨。皮薄馅足,荠菜那份独特的清香,与猪肉馅巧妙融合。在天凉的时候吃上这么一碗热乎乎的馄饨,暖心又暖胃,满足感油然而生。


图片来源:网络
顺着“欢喜小院”旁的小路走几步,便是凌好小院。还没进门,一股混合着麦香与柴火气息的暖烘烘香气便扑鼻而来——这里主打的就是柴窑面包。我们到店时正巧赶上吐司出炉,那股子带着烟火气的香,瞬间勾得人走不动道,明明刚吃完午饭,又忍不住掰下一块热乎的吐司。外皮酥脆得咔嚓作响,内里却柔软得像棉花云朵,麦香浓郁,嚼着嚼着还有淡淡的回甘。

店主说,柴窑面包的风味是电烤箱无法复制的。窑炉用砖石砌成,以果木为柴,炉内温度能飙升至500℃以上。面团在高温窑膛里受热更均匀,烤出来的面包外皮格外酥脆,内里湿润柔韧,还沾染上一丝淡淡的、好闻的柴火香,充满了手工制作的原始感与温度。

这里的面包种类也很丰富,有红豆麻薯包、海盐卷、小法棍、软欧包、恰巴塔等。

图片来源:网络
小店环境布置得很是舒服,是日式小院子的风格,绿植白墙,暖色调的灯光。下午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坐在窗边会生出几分慵懒感,和朋友低声聊天,或者就自己发发呆,都非常惬意。这里很安静,偶尔能听到面包窑里柴火噼啪的轻响。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面包,秋日里在这里围炉煮茶也再合适不过了。在院子里支起炭炉,摆上茶壶,周围簇拥着花生、桂圆、干枣,微焦的橘皮和火红的柿子,格外喜人。茶炉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煮上一壶秋天的奶茶,茶叶烘烤出香气,牛奶睡进陶罐。就着热气入喉,别提有多惬意了。

图片来源:网络
茶不错,搭配的花生瓜子、时令水果和本地的米糕也恰到好处,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能悠闲地坐上一整个下午。

实用攻略
交通指南:建议自驾前往,导航至“松江叶榭镇井凌桥村”即可。
贴心提示
秋季早晚温差大,记得添件外套;
相机手机充好电,这里美景太多,绝对让你拍个不停。

上海还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村里小院”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宝藏据点
一起解锁更多暖fufu的秋冬好去处

扫码添加“东宝”
邀你进入【上海三农福利群】
解锁更多隐藏惊喜!

策划:尹寅、夏常青、郁若辰、高一帆
文字:郁若辰
图片:于洋
设计:夏常青、赵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