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从“银龄教师”到“助老志愿者”,20余载社区服务,七旬老兵诠释军人本色

转自:第一教育 2025-10-29 18:44:50

清晨的阳光洒在北蔡镇大华第四居民区的小道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提着自家种的葡萄,敲响独居邻居的家门。午后,同样的身影又出现在社区活动室,用地道的沪剧唱段讲述着红色故事。

这位忙碌的老人就是71岁的退伍老兵廖学兵。退役近50年来,他始终坚守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人本色,在社区这个新“战场”上继续发光发热。

今天(10月29日)是重阳节,民政部最新消息传来,廖学兵被评选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银龄教师:创新党课,沪剧声中的红色传承

“王孝和烈士在就义前,写下了三份遗书……”在社区活动室里,廖学兵正用沪语深情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时而引吭高歌一段沪剧,台下的老党员们听得热泪盈眶。

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廖学兵创新推出了沪剧党课。为了准备“三份遗书的初心”这堂课,这位七旬老人连续往返于杨树浦发电厂和提篮桥监狱,深入探访王孝和烈士曾经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只有自己先被感动,才能感动听众。廖学兵如是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党课结束时,全场齐声高唱沪剧《红梅赞》,不少老党员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场别开生面的沪剧党课一炮而红,成为各社区争相邀请的“香饽饽”。

2014年退休后受邀担任社区党课教师至今,廖学兵已精心准备了18门特色党课,累计授课500余课时,受教育的老党员和居民超过25000人次。他的“唱响百年”音乐党课被评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优秀党课,“行走的党课”更获评上海市浦东新区示范性党课

十年社区党校教学,廖学兵体会最深的是:“要想说服听众,首先说服自己。要想感动听众,必须感动自己。我讲课一小时,要对得起五十个老党员们付出的五十个小时。我就是怀着这份诚惶诚恐的责任心,面对教室、面对教案、面对老党员。”

暖心志愿者:从“暗中保护”到“主动贴近”

去年,社区里一位老人的妻子不幸去世,儿子远在国外,成了独居老人。起初,这位老人拒绝了居委安排的所有志愿者,直到听说由廖学兵来担任他的“老伙伴”志愿者,才勉强点头同意。

细心的廖学兵明白独居老人的心理——“怕歧视、怕打扰”。于是他采取了独特的“暗中保护”策略:每天晨练时,他总会‘顺路’经过老人家门口,悄悄观察门口的汽车是否在、自行车的位置变没变、厨房的灯亮没亮。

直到有一天,廖学兵发现老人家门口的自行车连续两天没有移动,厨房的灯也始终不亮。他急忙摁响门铃,无人应答;发送微信,石沉大海。从上午找到下午,心急如焚的廖学兵正准备联系居委采取紧急措施时,终于收到了老人的回复:“我在日本旅游。”

这场虚惊让廖学兵意识到,“暗中保护”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从此,他改变了策略,开始“主动贴近”:今天送去几串自家种的葡萄,过两天捎上一个新鲜采摘的南瓜;旅游回来不忘带些当地特产,逢年过节更是准时送上居委准备的粽子、糕点。“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渐渐地,老人对他的到来从最初的抗拒变成了期待。

永葆本色:二十余载志愿服务不停歇

廖学兵的志愿服务生涯可以追溯到2002年。二十余年来,他的身影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是大华四居读书会的创立者,是垃圾分类的指导老师和志愿者,是抗疫期间的“老黄牛”,还是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积极分子……

粗略统计,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3000小时。更令人感动的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全家人都加入了志愿服务的行列。廖学兵家庭先后被评为北蔡镇十佳最美家庭、浦东新区最美家庭。

“要对得起老党员们的信任,对得起他们付出的宝贵听课时间。”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廖学兵坚持多年的服务理念。从风华正茂到古稀之年,从教书育人到社区服务,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那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

如今,这位七旬老兵依然活跃在社区服务的第一线。每当有人问他打算什么时候“真正退休”,他总是笑着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这是一个老兵的本分,更是一名党员的初心。”

在社区这个新的“战场”上,廖学兵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退役不褪色,退休不退志”的深刻内涵,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动人篇章。


文字:白羽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