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一场聚焦跨学科实践、串联高校资源与基础教育的教研活动在宝山区南大实验学校举行,本次“高校资源进课堂”科创教育共同体项目构建起了“高校赋能—科研引领—区域统筹—学校落地”的四级联动机制,为区域教育创新注入活力。 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专家组、项目共同体成员、第五期上海市“双名工程”校外教育团队及宝山区2024—2026骨干研修团队共同参与,见证高校优质资源向区域课堂辐射的生动实践。 活动由上海大学、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提供学术引领,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统筹,南大实验学校承办。 南大实验学校教师杨静雯在“城市小当家”课程中,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设定了“勘察专家”“档案管理员”“探长”等角色,让他们自主探究,围绕校园平面图展开自主推演。 活动中,学生结合日常观察,自主标注校园空间问题,还脑洞大开,设计了《颜色密码本》,并进行分类整理,“教学设计中,没有生硬的知识灌输,只有基于真实问题的自主探究。”杨静雯说。 在课程最后的“发现发布会”环节,各“侦探团”自信登台,自主分享探究成果,包括“校园角落的浪费空间”“通行路线的优化建议”等。 课后,教师杨静雯谈道:“本节课作为‘城市小当家’课程的起始课,借鉴了上海大学相关学科的‘空间认知’研究方法,将其转化为学生能自主参与的‘空间侦探’游戏化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校园是一座小城市’的认知模型。”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学生自主发现—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公开展示”的过程,表达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公民责任感。 据悉,“城市小当家”课程是“高校资源进课堂”项目的一部分,以上海大学、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的科研优势为依托,宝山区整合区域内学校力量,推动高校的学科资源、科研方法转化为适合中小学生的课堂内容。 目前,课程已在上海大学完成初步课程教学和调研,正在上海市宝山区南大实验学校、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高境分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中学等多所学校开展。 活动最后,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虞海洲做了总结:“本次听评课是‘高校资源进课堂’项目在宝山区的成功实践,目前,区域已经初步形成了‘高校—科研院所—区域—学校’四方联动的资源融合新模式,让高校资源持续下沉、扩散,真正惠及全区学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文字:王佳依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