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小学生在课堂上制作夯土砖、给校园铺路!这所学校的STEM学习解锁跨学科育人新范式

转自:第一教育 2025-10-29 18:44:04

“学校新建了一间好看的教室,但教室外的小路杂草丛生,雨天更是不能通行。我们想自己制作夯土砖,铺一条漂亮的小径。”

10月28日下午,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同济附小”)迎来了上海市“双新”推进项目深研工坊(课程建设组)首次研修活动,并作课堂展示“从‘土’到‘砖’”。活动聚焦“STEM教育视角下的课程整合”,汇聚各校教育同仁与专家智慧,共探跨学科育人新路径。

同济附小在上个暑期完成了校园智创中心的升级,拥有了一间崭新、智能的教室。然而在教室外的不规则区域中,有一条奇特的小路——它的外围装饰独具匠心,十分吸睛,但路面却仍是一条土路,杂草丛生,每逢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与全新的教学设施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此,学校因地制宜,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变身“校园道路设计师”的项目,引导学生亲手为这片区域铺设一条夯土小径。学生将以科学家身份探究材料配比,以工程师角色动手建造,完整经历从设计、制砖、铺路到验收的全流程,在实践中学习与创造。

在活动展示环节,同济附小教师冀国凤从制砖入手,和三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个让“从‘土’到‘砖’”的实践课堂。

“黏土和石子重量不一样,怎样倒入才能更容易混合?”“ 模具不一样,密铺方案相同吗?”……教师和学生一起在STEM课中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创造性解决问题。

“经过上节课的计算,我们需要2100克砂子、900克熟石灰和1200克黏土。老师这里有不同克重的原材料,如何按需领取材料,制作夯土砖?”在观看完演示视频后,冀国凤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以领取两包400克、一包100克的熟石灰。”“我们可以拿一包1000克和一包400克的粘土,再和其他小组平分400克,就可以得到1200克了。”学生不停算出新的方法。

“老师,我想提醒大家,熟石灰有腐蚀性,在制作夯土砖的时候,要戴好护目镜和手套,不然好危险啊。”在众多回答中,一个学生向大家提示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随后,在劳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拌料、入模、夯实等操作,熟练掌握劳动技能。

活动当天,深研工坊(第一组)的6所成员校,即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上海市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上海市嘉定区新城实验小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围绕课程建设,依次分享了学校经过实践检验的落地方法与深刻反思。一校一策,课程谱图“合”而不同,呈现出鲜活的案例分享、务实的实施策略,为后续完善STEM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深度整合提供了丰富思路,彰显了校际协作、共同成长的教育初心。

同济附小校长王建芳表示,学校致力于以SPARK为课程统整的培养目标,以数学、科学、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建构STEM课程统整为主要路径,探索从知识传授向素养立意转型,培养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未来人才。“目前,我们学校STEM教育有一至五年级顶层设计课程:‘一斤菜’‘一把椅子’‘一块砖’‘一艘船’‘一盏灯’。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蔡三发与现场连线,他提出未来教育应立足中国特色、融通中西。中小学要在保持分科教学优势的同时,重点推动跨学科的科技教育。“我们还需关注大中小学的贯通培养——如今不少学生还是会在进入大学时对专业选择感到迷茫,中小学阶段应帮助他们探索兴趣、发现优势。”蔡三发表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从理解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此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家庭、学校与社会需形成更紧密的合力,共同推动教育行稳致远。

究竟何为“中国式STEM”教育?上海市特级校长、静教院附校原校长张人利在点评中指出,STEM教育是以主题引领的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的统整实施,其本质优势在于主题引领的课程统整实践,而非固化的几门课。

STEM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将其融入当代科学教育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AI等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元素。张人利表示,要将STEM教育从面向少数学生的“校本课程”,转化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学习内容,还需将其系统性地融入现有科学教育体系,并与教育评价机制实现有效对接。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金京泽作专家点评,他表示,对于小学而言,STEM课程设置的关键不在于数量的多寡,应以服务学校的综合发展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今天的展示课融合了信息科技、数学等学科在国家课程内容的几个课时,提供了课程整合的案例,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开展小学阶段的STEM教育?如何让不同学科知识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重构?这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索与完善的方向。”

文字:周紫昕

照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