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火,点燃申城。近日,2025“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复赛圆满落幕。4天时间里,超1200家企业在全市14个赛点展开比拼,一批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在这里碰撞,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广阔 市场。
作为本市影响力最广的创新创业赛事之一,“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一直是发掘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
在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基地赛点,比赛气氛紧张而热烈。各参赛企业代表通过“8分钟展示+7分钟答辩”模式展开路演。由资深投资人、行业技术专家和高校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从技术先进性、市场可行性、团队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

赛场内涌现出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方案。巴阁士(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基于高级氧化原理的高效水体净化方案。该技术通过电解水产生羟基自由基,能有效降解污染物并提升水质。目前由该公司生产的标准化设备已应用于水生态修复、泳池消杀、二次供水水箱清洁等多个场景,为传统水处理提供了更绿色、高效的新路径。“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赛,让我们的产品被更多人看见,也为我们未来组建更专业、更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奠定基础。”公司总经理黄天旗表示。
“今年大家的创新创业热情显著高于预期,我们赛区近百个项目的技术成色与商业潜力均表现突出,整体呈现‘小步快走、稳中有进’的趋势。”据评审专家、资深投资人傅俊观察,当前经济环境下,创业者更加审慎地规避初创期的高投入,转而聚焦技术迭代创新。以环境资源赛道为例,超六成项目主动融合AI与绿色技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追求轻量化升级。

项目越来越成熟也是今年赛事呈现的一个趋势。“项目成熟的核心体现在创始人的认知完成度。新一代创业者普遍重视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落地的关键瓶颈,对市场验证环节有着清醒的阶段性规划。”傅俊表示,创业者们参赛目标的转变也十分令人振奋,“更多创业者带着系统性商业诉求而来,期待通过参与赛事与专家评委进行多维度商业推演,验证产业化路径与市场转化可行性。这种立足技术优势、拥抱市场逻辑的务实态度,对项目长期发展大有裨益。”


围绕大赛,同济科技园、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启迪之星等赛点也提供了贯穿赛事全程的配套服务,积极构建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孵化生态,为这些创新的“种子”提供成长的沃土。
文字 |毛信慧
图片 | 毛信慧
编辑 | 熊乙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