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10月29日)是农历九月九日,我们迎来传统佳节重阳节。在杨浦,重阳节不再是传统印象里暮气沉沉的“老年节”,而是一场场充满活力的“银发新浪潮”。
“老杨树宣讲汇”的成员赵金华,熟稔地把自家闲置蒸箱挂上“闲鱼”循环商店,第二天101.5元轻松到账;延吉新村的红霞时装队阿姨们,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T台……今年杨浦的重阳节主题活动遍地开花,“银发族”正从传统的“被服务者”转变为“生活的主角”,他们主动拥抱新经济、“潮”生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在社区治理的舞台上开启不一样的后半生。

在“闲鱼”上“淘宝”
长者们玩出年轻态

“老”的定义,正在被杨浦的长者们亲手改写。
在“阳普邻里国和1000”,由杨浦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区老干部局开展的重阳敬老活动中,赵金华和她的“老杨树宣讲汇”老同志们对“闲鱼”寄卖“变废为宝”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体验绿色消费,主动融入数字生活和循环经济。

这种“潮”,也体现在由殷行街道社区党群办携手包头路睦邻中心举办的“重阳限定 ‘老’有意思”系列活动中。人气最高的“重阳时尚局”,让老同志们在精心设计的主题背景板前化身“时尚主角”,自信地留下影像。这背后,是新时代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和自我形象的积极追求。


社区提供的“享老”菜单,也愈发注重品质与趣味。在殷行街道的欣益养老院,社区服务办邀请了市东医院的专家团队,把健康课堂开得活色生香。而在殷行街道的杨浦阳光综合活动中心,“情暖重阳,健康同行”老年健身运动会上,近百名长者玩转旱地冰壶、趣味套圈等十个项目,玩出了“年轻态”。

在定海路街道社区第一睦邻中心,DIY手工区也充满欢笑,大家在志愿者指导下用扭扭棒制作精美的铃兰提灯。从延吉新村街道的艾草枕、养生锤DIY,到月亮灯的手工体验,再到大桥街道“指尖上的年华”手工坊里的剪纸、编织、书法,这些“慢”下来的手作体验,正精准满足长者们对品质生活和动手乐趣的需求。
从“文化主场”到“价值C位”
退休不褪色
文化的浸润,是杨浦区“享老”图景最鲜亮的底色。
由杨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延吉新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上海杨浦区延吉街道耆乐园养老院联合举办的“金秋敬老,文润桑榆”主题活动,与其说是一场慰问演出,不如说是一场由长者们“挑大梁”的文化盛宴。

活动中,夕阳红腰鼓队就以铿锵有力的鼓声点燃全场;延艺合唱队带来的《来到遥远的地方》,歌声悠扬,引人入胜;延艺广场舞队则用一支《美丽中国》舞出对祖国的热爱。舞台上,精彩不断:华韵沪剧队唱功精湛,将《龙凤花烛》的传统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红霞时装队自信登台,一曲《当那一天来临》的走秀,展现出时尚优雅的另一面;歌颂队更是将朗诵与歌唱结合,把《康定情歌》演绎得动人心弦。
品尝着香甜软糯的重阳糕,欣赏着同龄人“原汁原味”的表演,台下的老人们脸上洋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延吉新村街道,文化不再是“送上门”的慰藉,而是长者们自我组织、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文化主场”。


价值的再造,则是“享老”模式的最高追求。在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场以“认知”为核心的活动,正在系统性地重塑长者价值。在“认知·往昔”板块,“时光留声机”让长者成为“主讲述人”,深情讲述“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人生顾问”咨询台前,维修能手、园艺达人、烹饪高手等资深长者坐镇,他们的经验与智慧成了社区最受欢迎的“宝藏”。


“老有所为”的理念,在江浦路街道辽源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重阳节活动中,被编织进了社区治理的“五色花”中。情景剧《五色花开暖江浦》直观呈现了关爱特殊困难老人的“5+3+5”机制;而“江小暖·银龄志愿服务队”的授旗,则象征着这支由低龄、健康老人组成的“明星天团”,正式成为“社区织补者”。他们退休不褪色,正是“以老助老”的最佳写照。
这个活力满满的重阳节背后,一个全龄友好、价值共生的社区生态正在形成。江浦路街道在活动中正式启动“银龄家”为老服务联盟;大桥街道的便民服务摊位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与志愿者们热情地提供健康义诊、磨刀、理发、维修小家电服务。

重阳佳节

定海路街道社区第一睦邻中心则联合了上海市中医研究院、沪雅口腔门诊部、俏姐妹妇女联合会、上海银行等共建单位,提供了中医推拿、艾灸、口腔检查、金融防诈骗知识讲解等“家门口”一站式服务。
在杨浦,晚年不再“被定义”
每一位长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书写着充满活力的“享老”人生
祝福每位老人
健康幸福、如意安康!
文字 | 沈莹 毛信慧 陈涛 成佳佳 王歆瑜 窦雨琪
图片 | 沈莹 毛信慧 陈涛 成佳佳 王歆瑜 窦雨琪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