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一块重阳糕、三年警民情,她从社区民警变成老人最信赖的“亲人”

转自:徐汇通 2025-10-29 18:16:29

风和日丽的早晨,在徐汇区的一家养老院里,84岁的余老静静地坐在藤椅上,目光望向门口,等待一个熟悉的身影。当那一抹藏蓝色的身影出现——斜土路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慧蓉带着点心推开门的刹那,老人眼中顿时有了光。眼前这位老人,曾因家庭监护问题与女儿对簿公堂,一度沉默如深秋的寒蝉。三年来,社区民警王慧蓉以温柔与坚韧,一点点融化家庭矛盾带来的冰霜,在区检察院与法院的协同下,共同为“老有所依”写下最有温度的注脚。

民警王慧蓉与余老先生的合照

每月之约:一场跨越职责的“亲情补给”

“我女儿要把我和老伴赶出去,卖了我们的房子去还债!”那是个深夜,余老颤巍巍地来到斜土路派出所求助。大木桥路第四居委的社区民警王慧蓉第一时间护送老人回家并介入调解,但因矛盾复杂,当晚只能暂时劝离双方。

为弄清原委,她一次次走进余老家中。原来,余老先生和老伴年轻时膝下无子,于是便收养了余女士。然而养女余女士从18岁开始就因信用卡透支深陷债务危机,老两口已为她还债百万元,余女士却仍要求卖掉他们唯一的住房来抵偿剩余的三十多万债务。更令余老心寒的是,养女平日几乎从不露面。

了解原委后,王慧蓉默默为自己立下规矩:每月必须抽出一两天时间,专程来看望两位老人。“王警官你又来啦!怪不得余老今天心情这么好,话都多了。”小区里的熟人遇见王慧蓉陪着二老散步,不禁感慨。“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也希望有人能和我说说话。”王慧蓉轻声说道。这场持续三年的陪伴,如春雨般滋润着两位老人干涸的心田。

“我希望是她”:一句超越血缘的托付

时间回溯到2023年11月,余老在家摔倒头部受伤,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已无力照顾。此时,余老的女婿向法院申请由养女余女士担任两位老人的监护人。经专业鉴定,余老被宣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老伴则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在法官的调查过程中,余老多次明确表示,拒绝由养女担任他的监护人。

为了帮助法官与检察官深入了解老人拒绝背后的隐情,王慧蓉多次辗转于法院、检察院与余老家中。经法院与检察院走访调查,余女士长期负债,曾以“还高利贷”为由试图低价变卖父母房产,确有侵害老人权益之虞,不适合担任监护人。

“如果要选择一个人当我的监护人,我希望是王警官。”在法官征询余老监护意愿时,他说出令人动容的请求,“如果王警官不行,我就选择居委会。”最终,法院依法指定二老所居住的居委会承担监护职责,但余老那句“我希望是她”,道出了老人对王慧蓉长久以来毫无保留的信赖。

“你来了,我就安心”:三年陪伴是最长情的守护

面对赞誉,王慧蓉总是淡然摆手道:“我只是做了一名社区民警该做的事。”在她心中,社区民警不仅是秩序的守护者,更应是辖区老人的“编外亲人”。今年年初,余老的老伴离世,他搬进了养老院。即便已超出管辖范围,王慧蓉仍坚持每月驱车前往探望,并携手养老院开展手工艺活动、反诈宣传等活动,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有声有色。

“余老,重阳糕软不软?合口味吗?”“软,咬得动,不甜,我喜欢。”重阳佳节,一块糕,一份情,传承的不只是习俗,更是人与人之间不离不弃的温度。三年来,王慧蓉用行动诠释:最深的守护,未必惊天动地,而是每一次“我在”的承诺。当余老紧握她的手说出“你来了,我就安心”时,这份超越血缘的信任,已然成为“人民警察为人民”最动人的践行。

记者:吴会雄

通讯员:朱晓菁

编辑:孙清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