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重大建设项目】静安区以实施为导向,多维赋能历史风貌项目审批,助力重大项目焕发新活力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10-29 18:02:10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如何让承载文脉的历史建筑重焕新生,同时保障开发项目的可行性与活力,是摆在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面前的共同课题。静安区作为上海市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中心城区之一,包含有南京西路、衡山路-复兴路、愚园路3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众多不同等级的历史建筑。近年来,静安区规划资源局主动跨前,探索以实施为导向的历史风貌保护“陪伴式”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把脉问诊”与精准服务,走出了一条从“保”到“活”的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新路径,不仅延续了城市文脉,更通过精准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有效推动了重大项目更新落地。

前置问诊,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面对出让地块内复杂的历史建筑保护问题,静安区规划资源局积极转变服务模式,在项目审批环节之前,跨前服务建设单位,提供精准指导。协助建设单位对历史建筑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入研究、评估与定级,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留保护策略。这一步“前置问诊”,为企业明确了保护要求和开发边界,避免了后期方案的反复调整,极大地节约了企业项目开发的时间与成本,将潜在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多维会审,做企业与项目的“贴心管家”:在项目审批环节,静安区在响应市局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的同时,建立一套高效协同的区内多部门联合会审机制,由区规划资源局牵头,通过征询区房管局、文旅局、商务委、红联办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意见,以及同步组织开展风貌专家评审会的方式,为企业方案“集体会诊”。在“会诊”过程中,严格审核建筑本体的合法合规性,确保历史保护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后续功能的植入,关注项目未来的功能需求,并肩共同寻找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

尊重市场,为创新想法“保驾护航”:静安区聚焦历史建筑的活力源于持续的利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的创新思维,对于建设单位在符合保护要求前提下提出的活化利用新思路、新业态,始终秉持“包容、审慎、支持”的态度。与企业共同探讨,大胆尝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让历史建筑不仅仅是供瞻仰的文物图腾,更是城市脉动的鲜活基因,是提升项目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独特亮点”。

目前,静安区这套“前置问诊、多维会审、尊重创新”的工作模式已结出硕果。安远路899弄改扩建工程已核发工规证,未来将成为区域社区文化新亮点;康定路胶州路商业用房改建项目已核发方案,建成后将为社区商业注入新活力。这些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正是静安区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未来,静安将继续深化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探索,以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效率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城市留住记忆,为发展注入活力,助力重大项目实施落地,谱写“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的静安新篇章。

康定路胶州路商业用房改建项目

安远路899弄改扩建工程

(供稿: 静安区规划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