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在长宁,老人们这样“文艺”过重阳……

转自:上海长宁 2025-10-29 16:59:27

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连日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围绕“非遗+敬老”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以戏曲之韵、评弹之声、茶香之情,为长者送上节日的问候与温暖。


戏曲敬老,非遗暖人心



10月26日下午,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阵阵。“流金岁越”第17季折子戏专场演出在此温情上演。作为“我是戏迷·长宁品剧节”文化惠民项目的重要内容,佳艺越剧团以《西厢记·闹简·长亭》《王老虎抢亲·寄闺》等十余个经典剧目,为老年观众献上了一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戏曲盛宴。



台上演员唱腔婉转、表演细腻,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不断。不少老戏迷一边听戏,一边轻声跟唱,眼中闪烁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演出间隙,非遗中心还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围绕越剧知识展开互动,观众踊跃参与。互动奖品“向上的力量”文创挎包,以长宁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农民画(西郊农民画)为设计元素,寓意非遗在当代焕发新生。



与此同时,非遗中心南楼大堂内茶香袅袅、暖意融融。一场由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总队、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天山中医医院和区非遗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的“茶香疗愈·健康同行”重阳特别活动同步举行。医护人员与志愿者为中老年朋友提供健康咨询与公益疗愈服务,在渐浓的秋意中传递社会各界的关怀。


评弹传情,书苑续温情


在长艺书苑,重阳节的温暖同样在吴侬软语中静静流淌。作为深耕评弹艺术二十余载的文化阵地,书苑今年延续“敬老爱老、传承文化”的宗旨,推出演出定制、互动升级、服务优化等多项举措,让老听客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节日的温馨。



今天(10月29日)中午开门迎客,工作人员便将象征吉祥的“寿桃”重阳糕送到每位老人手中,延续着二十余年的“文化约定”。书苑坚持惠民票价,5元单场票与60元优惠套票供不应求,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电话订票、优先选座等服务,细节之中尽显温情。



眼下,长篇弹词《文武香球》正在热演。为精准对接观众需求,近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还特别组织了演员座谈会,邀请苏州评弹团青年演员张昊轩、金飞雪及其恩师龚克敏,与老听客围坐交流。大家围绕唱腔韵律、表演节奏、艺术传承等话题畅所欲言。“演员们特别认真地在听我们的意见,还记录了下来,我们这些老戏迷都觉得特别开心、欣慰。”市民钱老伯说。


银发参与,文化乐享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重阳系列活动采取了群众参与、群众乐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让市民们既是参与者又是获益人。长宁非遗中心的越剧演出,演员来自群众,观众也是群众,后台服务人员同样是群众,其中不乏老年群体,共同构成了“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生动场景。


参演的佳艺越剧团作为长宁区重点扶持的群文团队,近年来在文化中心的引导下,积极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公益演出,并于2025年入选上海市百支群众文艺示范团队。本次重阳演出时,既有资深老演员的压轴表演,也有青年演员的惊喜亮相,展现出非遗传承的活力与后劲。


长艺书苑的听众也以多样形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最年长的听众潘伯伯在书苑过百岁寿辰的故事被改编为长宁原创舞蹈《书场》,以评弹展现长艺书场的变迁,他曾坐过的座位也成为“明星座”,温暖着无数观众。


从非遗剧场到长艺书苑,从越剧折子到评弹雅韵,从台上演出到台下服务,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对长者的尊重与关爱。重阳将过,温情不止。据悉,接下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将继续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基层,为长者朋友们不断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持续丰富年长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图片来源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撰稿:甘力心

编辑:程清慧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