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由黄浦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团区委联合主办,黄浦区新联会与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六季“青年智谷”正式启动。来自各行各业的100名新阶层青年汇聚一堂,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基层治理赋能培训。
近日,第六季“青年智谷”项目——“福路书韵”在南京东路街道小花园居民区成功落地。作为街道首届“社区·音乐·戏剧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路快慢共生邻里与青年共创市集”热闹开幕。“福路书韵”项目组聚焦社区居民与青年白领的共创需求,通过沉浸式市集的打造,让每一位路过者都成为“美好邂逅”的一部分,不断激发社区新活力。
在书店林立的福州路,旧书流转始终是城市文化生态中温暖的一环。许多人既不舍将旧书直接丢弃,又苦于家中空间有限,于是旧书回收成为延续书籍生命的重要方式。

青年智谷团队巧妙结合当代青年喜爱的奶茶袋与旧书,推出“纸囊裹卷”包装体验。参与者用古风“纸囊”将旧书精心包裹,传递到下一个读者手中,实现“行走的书籍”,既利用了废旧材料,也为旧书注入时尚气息,让文化传承在慢手作中焕发新生。


在市集现场,一台老式缝纫机和几位专注缝制的“志愿者”成为亮点。这些来自社区的手艺长者,将青年团队从居民中征集而来的零散布料,通过一针一线缝制成充满温情的“百家布”。部分成品可作为小毯或杯垫使用,不仅延续了旧物利用的环保理念,更凝聚了邻里之间的情感与记忆,展现出手作温度与社区共融的深厚力量。

市集一侧的互动记忆墙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您在福州路生活或工作多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过去十年街区有哪些变化?”……墙上提出的问题,引导人们回顾与思考自己与这条老街的连接。


现场,还准备了彩色便利贴和马克笔,让每个人都能写下属于自己的福州路故事,形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民间对话,激发陌生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在“福州路快慢共生”市集现场,从宝山区专程赶来的林先生难掩兴奋之情。“从上海书城一路逛到市集,亲手体验了废纸包书活动,整个过程非常有意思!”他细数沿途的精彩体验,“志愿者给我们讲福州路的书香往事,自己也在便利贴上写了之前回忆,感觉和这条街的联系更深了。”虽然常参加各类活动,但这样的社区文化共创体验还是头一回,“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记者注意到,本次市集还特别设置了公益捐赠环节,通过“故事化捐赠、跨代共创、空间可持续”三大策略,推动“老街区记忆、新青年创意与社区公益”的有机融合。项目组还建立起“收集—再造—传递”的公益循环体系,常设的“福州路公益书墙”持续接收市民捐赠,每月还会推出“福州路盲盒书”文创包装进行爱心义卖。收到的书籍和义款将用于每季度向乡村学校捐赠100余本图书,持续拓展文化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除了丰富的市集摊位外,盲盒书义卖、礼仪文化体验等环节也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市民在此相遇、互动,不仅激活了福州路的百年文脉,更展现出当下潮流创意的生机活力,生动演绎了“人民城市”理念下的社区治理新图景。“我们期待更多新阶层青年的参与,在社区营造、智慧治理等领域持续挖掘创新‘金点子’。青年智谷将继续搭建平台,让新阶层青年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青年智谷项目负责人陈曦旻表示。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计辰宇(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要下雨了!
2. 22对伉俪共庆金婚!这场一年一度的庆典深情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