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餐饮店门口的这台“怪兽充电”移动电源租赁柜机上,记者使用多部手机,逐一将该柜体里的九台充电宝全部借出,发现其中黄色的两台没有3C标识。 在随后走访的多个该品牌柜机点位中,记者同样扫出了多台没有3C标识的共享充电宝设备。粗略统计,无3C标识充电宝流通设备占比约10%。 对此,怪兽充电官方客服告诉记者:“2024年的8月1号强制性要求进行充电宝3C认证,对于2023年之前比较早生产批次的充电宝,是没有印刷相关的3C字样的,仍有少部分存在这个市场中流通,但是产品均主动完成了这个3C的认证。” 记者随后登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行检索,目前“怪兽充电移动电源”3C证书共11张,逐一比对后发现,记者此前租借的多台无3C标识、产品型号为SPB50 的充电宝并不在列,也就是说该型号充电宝未获得3C认证,并非简单的“印刷问题”。 记者随后以意向代理为由联系上了挚享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官方电话销售主管,对方表示,代理方日常仅需管理好柜体,充电宝只要投入流通后,既为“失管”状态。“管好你30台设备柜机就行了,充电宝它流通起来无所谓的,如果充电宝都放出去,那肯定是不需要管的。” 记者又调查了“街电”共享充电宝的情况,同样存在大量无3C认证的流通租赁设备,公布的官方渠道,无法与客服人员取得联系。 目前记者已将相关情况反映至市场监管部门。法律人士表示,根据《认证认可条例》的相关规定,对于目前流通租赁但无3C认证的共享充电宝,相关企业将面临责令改正、行政罚款与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 因此按照民航局的规定,不是所有的共享充电宝都能带上飞机。消费者在租借时需要仔细甄别,而企业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严格遵守国家3C认证标准。 行政法律师曹竹平表示: 共享充电宝企业应该进行相应的排查,来确定这些仍然没有获得3C认证的充电宝的具体位置,通过相应的公告或者技术手段进行定位,或者是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像回收共享单车一样,应该把它及时的回收过来,因为它关系到重大的公共安全。




近年来
充电宝因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
引发的起火、爆炸时有发生↓↓↓
2025年8月19日,上海虹桥机场发生一起充电宝自燃事件,事发地点位于机场T15登机口附近。据了解,事发时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了紧急处置,所有航班均未受影响。

2025年7月,上海一小伙口袋里携带的充电宝突然起火当场被烧伤,经医院诊断为Ⅲ度烧伤,费用将达数万元。

全国多地因充电宝引发的事故频发
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该如何防范?
帮你守住“充电安全线”
先搞懂:充电宝的安全身份证
认证标准要“可见”
正规产品需在本体或产品标牌上,必须取得3C强制认证。3C认证是我国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及环境,依法实施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
企业需备案、认证
相关指定认证机构应当依据新版规则和强制性产品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要求,制定对应的认证实施细则,向国家认监委备案后方可按照新版规则实施认证并颁发认证证书。
重抽查、留样品、可追溯
生产企业关键工序的明确要求,提高了飞行检查(一般指事先不通知被检查部门实施的现场检查)比例,同时企业及相关机构在抽样与测试环节必须同步进行视频记录,留存样品,为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警惕!
这些情况会让充电宝失控
无法散热时充电
把充电宝放在被子、抽屉、沙发等密闭环境充电,或暴晒在烈日下、靠近发热的电脑机箱——高温会导致电池热量堆积,极易引发自燃。
长期过度充电
别依赖“过充保护”功能!充满电后仍长时间插着充电器,不仅缩短充电宝寿命,还可能导致电池鼓包、最终爆炸。
选用劣质产品
无3C认证、电芯和电路板质量差的“三无”充电宝,本身就是“定时炸弹”,充电时易发生短路、过热。
根据国家规定,正规上市的充电宝必须取得3C强制认证,并且标注在产品上。公众可登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官网查询。

点击“证书查询”,选择制造商,能查询到结果的表示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如果显示“没有找到该证书”,就是不合格的,也可将防伪码输入到“证书编号”中查询。
摔碰挤压后使用
不小心摔落、挤压充电宝,可能导致内部零件错位、电芯泄漏;若发现外壳有轻微鼓起,必须立即停用,再用可能爆炸。
超年限频繁使用
正规充电宝上有“循环使用标识”(如数字“5”代表可循环使用5年),电池是消耗品,超年限后性能下降,易出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