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监护如何监督,才能保障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权益?
老人过户房产后,如何保障居住权?
离婚后遭遇家庭暴力,能否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集中展现法院在涉老审判中的实践成果,精准回应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今天(10月28日)上午,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区人民法院)召开涉老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暨老年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至2025年9月涉老民事案件审判情况,通报并解读10起老年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嘉定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陆文嘉,嘉定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肖美华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上海市人大代表及部分新闻媒体应邀参会。发布会由嘉定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杨鹰飞主持。
本场发布会是“促公正 作表率——深入推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系列发布会第26场。
涉老民事案件审判情况
白皮书指出,2022年至2025年9月,嘉定区人民法院共受理涉老民事案件13408件,案件数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案件类型来看,受理的涉老民事案件中,类型以合同类、侵权(人格权)类纠纷为主,家事类、物权类、特别程序类案件也占有一定比例,反映出老年人法律需求多样,人身财产安全与家庭关系是核心利益所在。

图1 2022年至2025年9月涉老民事案件收案类型图(单位:件)
涉老民事案件呈现以下基本特点:
1. 合同类纠纷:涉财产安全与生活服务纠纷高发。其中,民间借贷纠纷占比近三分之一。住房相关物业服务、租赁、买卖纠纷高发,数量分列第二至四位,凸显住房作为老年人核心资产的重要性。

图2 涉老合同类民事案件案由分布图(单位:件)
2. 侵权(人格权)类纠纷:侵权风险呈现“多元化”趋势。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分列前两位。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等特殊侵权案件频发。
3. 家事类纠纷:财产传承导向性强、家庭关系关联性高。继承类纠纷在家事类案件中占比超过55%,无遗嘱是法定继承类纠纷高发的原因。涉老离婚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多与财产管理、子女干涉有关。赡养类纠纷与如何确保老有所养直接相关,“分不到财产不赡养”成常见矛盾。
4. 物权类纠纷:涉房屋改造、噪音污染等新类型案件增加。相邻关系纠纷、共有物分割纠纷、所有权确认纠纷、排除妨害纠纷数量较多。
5. 特别程序案件:申请宣告自然人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与相关监护权特别程序案件占比近90%。传统家庭监护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也催生出意定监护、社会监护、遗嘱指定监护等多种新型监护模式。在涉老特别程序案件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案件。

图3 涉老特别程序案件案由分布图(单位:件)
白皮书总结了涉老民事案件审判中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推动涉老纠纷从“事后化解”向“源头预防+多元化解”转变,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安全感,白皮书提出四方面预防和化解涉老民事纠纷的对策建议:

通报10起案例
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发布会上,嘉定区人民法院还通报并解读了《老年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这10起典型案例,涵盖老年人财产权益、人身安全、消费保障、养老服务、监护程序等多个关键领域,法院以公正高效的司法裁判,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朱某甲诉朱某乙监护人责任纠纷案”,明确监护人的核心职责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彰显了司法对被处于监护状态的老年残障人士财产权益的强力保护。
“严某某诉陈某赡养费纠纷案”厘清赡养义务边界,既明确子女不得以家庭矛盾免除赡养义务,也规范父母不得不合理加重部分子女负担。
“赵某某等诉陶某乙排除妨害纠纷案”“申请人某某监护中心申请变更监护人案”则从居住权益、监护机制创新出发,通过“附义务赠与保护居住权”“财产三分离监护模式”,为特殊老年群体权益保障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据悉,覆盖全区12个街镇的4个派出法庭组织辖区居民在线观看发布会,并向居民代表赠书。

开展敬老助老系列活动
赋能老龄社会治理
发布会当天下午,嘉定区人民法院、嘉定区民政局、嘉定区福利院相关负责人等在嘉定工业区虬桥社会福利院参加了以“情暖夕阳红,法润长者心”为主题的座谈会。
会上,嘉定区人民法院向与会福利院赠送《涉老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和《老年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嘉定区人民法院两位法官还围绕赡养、居住权、监护权等热点问题,以案例解读的形式,开展涉老普法活动。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代表点评
陈 东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动车段上海南动车运用所随车机械师
嘉定区人民法院全面剖析老年人相关案件特有的审理难点,并通过构建精准化涉老普法教育体系、完善专业化审判与多元解纷体系、健全涉老诉讼服务保障体系,切实回应了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于细节处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希望法院不断探索涉老审判的新举措、新方法,为全面保护老年人权益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居晓方
上海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今天法院发布的10起典型案例,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墓穴使用权案,还是矛盾家庭赡养案,法院都充分考虑了公序良俗在老年人权益保护中的特殊作用。养老机构侵权赔偿案、超量保健品退费案等案件,则体现出法院在守护老年人人身、财产安全时的不懈努力。特别是遗嘱指定监护的案件,充分体现出法院的创新精神,“财产三分离”制度在包括但不限于“老养残家庭”等特殊场景中能发挥重大作用。这些典型案例全面覆盖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让老年群众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典型案例


扫码查看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老年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全文
来源丨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民事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执行裁判庭)
文字:纪学鹏、王慧君
摄影:蒋凯雯、李迪明子
责任编辑:郭燕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