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报名 | 科学实验屋11月1日活动,等你来体验!

转自:上海科协 2025-10-28 16:24:33

科学实验屋

11月1日活动精彩来袭

等你体验

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与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上海科学会堂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科学实验屋」项目正式开放!目前已开发出:《我也能做超轻超能飞的飞机》《我也能做创意动力小车》《我也能做探测卫星》《我也能操控无人机》等六大主题科学探索系列,以及50多个科学小实验。从9月开始,每个周六在上海科学会堂开展活动,可通过上海科协、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预约报名,让孩子们在动手做、动脑想中,发现科学乐趣,养成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11月1日(周六)活动安排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周五)

中午12:00

(报满即止)

活动地点

黄浦区南昌路59号

上海科学会堂思南楼903室

活动

名称

时间

报名

名额

招募

对象

活动

费用

“蚊子刺客”科学实验

10:00

-11:00

20组

建议年龄:

7到12岁

青少年

家长可陪同

每位

小朋友

50元

凸透镜魔法:揭秘成像奥秘+DIY简易望远镜

13:00

-14:00

20人

建议年龄:

11到14岁

青少年

独立参与

50元/人

声音的奥秘:从振动到音乐+DIY自制小乐器

14:30

-15:30

20人

建议年龄:

11到14岁

青少年

独立参与

50元/人

01

“蚊子刺客”科学实验

活动介绍

在城市室内,基本是人们口中“害虫”发生的主要场所,南方三大件:蚊子、蟑螂、苍蝇,构成城市人概念中的昆虫。蚊子是我们最讨厌的生物,它造成许多疾病的传播,甚至危害人的生命,对人类而言是名副其实的“杀手”。这一次我们就来了解这一“顶尖刺客”的故事。

精彩亮点

解码蚊子生存逻辑

探寻积水等核心生境,解析针状口器、差异化触角与雌雄食性(雌蚊吸血、雄蚊吸蜜)的关联,看懂其“刺客”本领的由来。

认识自然灭蚊天团

走进生态制衡体系,了解蜻蜓、柳条鱼等天敌如何针对蚊子不同生长阶段捕猎,感受自然的控蚊智慧。

手作天然驱蚊水

以薄荷、柠檬草等香草为原料,学习原理并亲手调配,制成安全无添加的天然驱蚊水,把自然防护带回家。

招募信息

01

招募对象

建议年龄:7到12岁青少年

家长可陪同

02

招募人数

限20组亲子家庭

03

活动费用

每位小朋友50元

该费用已包含活动中所使用到的工具、材料,成品可带回

04

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1日(周六)

上午10:00-11:00

05

活动地点

黄浦区南昌路59号

上海科学会堂思南楼903室

06

报名咨询

王老师 021-53827130

(工作日9:30-11:00、13:00-16:30)

02

凸透镜魔法:

揭秘成像奥秘+DIY简易望远镜

活动介绍

为什么放大镜能把字变大?照相机拍出的像是倒立的?望远镜是怎么把远处的风景“拉近”的?这些看似神奇的现象,其实都藏着同一个科学秘密——光在凸透镜中的折射与成像。

在这场“光学探索之旅”中,我们将化身“小小光学科学家”,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观察光线如何被透镜“拐弯”,探究物体在不同距离下成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能不能投在屏幕上?

活动中还会发现,这些原理就藏在生活中——从手机摄像头到投影仪,从我们的眼睛到天文望远镜,光学无处不在!

最令人兴奋的是,你将亲手组装一台简易望远镜,理解它如何用两块透镜“接力”成像,先形成实像,再放大观察。完成后,用它看向窗外,验证你的科学设想!

这不仅是一堂物理课,更是一次从“看见现象”到“动手创造”的科学冒险。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魔法世界,开启探索之旅!

精彩亮点

从现象到创造:完整的科学探究路径

从放大镜点火、倒立成像等有趣现象的视频出发,再通过老师的实验演示,直观理解物距变化如何影响像的大小、方向和虚实。随后动手制作望远镜,完整体验“发现问题-探究规律-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

动手验证原理,实现“做中学”深度体验

基于开普勒式望远镜结构原理,组装简易望远镜,在调试中理解“物镜成实像、目镜作放大镜”的光学机制,通过实践验证理论,成品可带回家持续观察,让科学学习延伸至日常生活。

破解生活中的“光之谜”:科学就在身边

从阳光下起火的水瓶到聚光引燃的镜片,课程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分析潜在风险,理解凸透镜的会聚效应,培养科学思维与生活安全意识。

招募信息

01

招募对象

建议年龄:11到14岁青少年

青少年专场活动,家长谢绝入内

02

招募人数

20人

03

活动费用

50元/人

04

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1日(周六)

下午13:00-14:00

05

活动地点

黄浦区南昌路59号

上海科学会堂思南楼903室

06

报名咨询

邓老师 021-53827130

(工作日9:30-11:00、13:00-16:30)

03

声音的奥秘:

从振动到音乐+DIY自制小乐器

活动介绍

为什么轻轻敲击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符”?吉他弦绷得越紧,声音就越高吗?我们能用日常材料做出会“唱歌”的小乐器吗?

声音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由振动产生。在这场“声音的奇妙旅程”中,我们将化身“声音工程师”,从最基础的振动出发,一步步揭开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秘密。

通过吹瓶口听音调变化,敲鼓面看“舞动的小颗粒”等趣味实验,感受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的,活动中还将学习使用工具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令人期待的是——你将亲手设计并组装一件属于自己的小乐器!可以是橡皮筋吉他、水瓶排箫,或是创意发声盒……调一调、弹一弹、听一听,趣味互动间用科学原理奏响动听的旋律!

这不仅是一堂物理实验课,更是一场融合科学与艺术的创造之旅。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从振动出发,走向音乐!

精彩亮点

从振动到音乐:完整的科学探索路径

从“瓶中交响乐”“鼓面舞者”等趣味实验出发,直观探究音调与空气柱长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再利用身边工具测量声速,体验完整的科学演进过程,理解振动是声音的本质。

每人一件小乐器,把科学“玩”出声

每位同学将基于声学原理,利用橡皮筋、纸盒、水瓶等材料,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件简易乐器。在调试中理解“振动频率决定音调”“共鸣增强响度”等知识,成品可带走,让科学成果“听得见、摸得着”。

破解生活中的“声之谜”:科学就在耳边

为什么看烟花时先见光后闻声?山谷里的回声是怎么来的?纸杯电话为什么能传话?课程结合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声音传播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智慧。

招募信息

01

招募对象

建议年龄:11到14岁青少年

青少年专场活动,家长谢绝入内

02

招募人数

20人

03

活动费用

50元/人

04

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1日(周六)

下午14:30-15:30

05

活动地点

黄浦区南昌路59号

上海科学会堂思南楼903室

06

报名咨询

邓老师 021-53827130

(工作日9:30-11:00、13:00-16:30)

为什么选择科学实验屋?

● “玩中学”理念

● 跨学科融合

● 专业导师团队

● 安全保障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

进入小程序报名并完成付款

支付成功可查看电子票

逾期未支付将自动取消报名

付款完成后,请入群

群内将发布活动通知

11.1上午“蚊子刺客”科学实验

活动通知群

11.1下午“凸透镜魔法:揭秘成像奥秘+DIY简易望远镜”、“声音的奥秘:从振动到音乐+DIY自制小乐器活动通知群

其他说明

1、若活动因故取消开展,报名费用将按支付路径全额退还;

2、因活动需提前准备相关物料,如需取消报名,规则如下:活动报名截止前,您可在小程序上自主发起退款申请,后台将在12小时内审核完毕。活动报名截止后至正式开始前,将无法自主取消退款。如因不可抗力无法参加活动,可通过咨询电话或活动通知群与我们联系退款。

3、活动安全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请您和您的孩子在活动中遵守现场规则秩序,听从老师讲解安排,配合工作人员引导,一起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报名缴费成功后即视为同意遵循以上条款。

4、活动主办方拥有活动中拍摄之影像资料及课程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我们将仅用于针对本次活动的相关宣传。报名成功后,如无事先声明即视为认可此条款。

周末时光

让孩子告别手机与电视

来到“科学实验屋”

感受科学放飞梦想!

供稿: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