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一条围巾,织出万人社区里的温情网

转自:今日闵行 2025-10-27 11:28:00

重阳节前,上海康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手工编织的手机袋。这个坐落于闵行区的社区,是上海最大的、统一规划管理的单体住宅小区,超过3万名居民在此生活。而这些带着手心温度的“暖心牌”礼物,正是来自社区里一支由退休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一切要从支部党员孙阿姨一个朴素的心愿说起。

从“小家”延伸到“大家”的牵挂

孙阿姨是康城社区的老住户,也是资深志愿者。她对老年群体的关注,源于切身经历。

几年前,她的父母因高龄且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住进了敬老院。从那以后,她更加理解老人的不易,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对陪伴和关怀的渴望。

这份牵挂,很早就化作了行动。孙女还在上小学时,她就建议班级组织去敬老院送温暖。令人感动的是,尽管孙女如今已大学毕业,那所小学的爱心活动却一直延续至今。

后来,当孙阿姨看到熟悉的支部老党员,也因为身体原因一个接一个住进日间照料中心时,她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外面买是方便,但自己织的,有一份心意在。”孙阿姨说。

第一年,她一个人默默织了好几条围巾,送到了日间照料中心。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份心意像一粒石子投入湖面,漾开了圈圈涟漪。在这个拥有上万居民的庞大社区里,邻居和支部里几位“巧手”党员知道后,主动加入。

第二年,大家一起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手工制作了帽子,收到礼物的老人们很是高兴。今年,她们第三次为老人们送上了礼物——手工编织的手机袋。

指尖的温度,是暖心的温度

重阳节前夕,孙阿姨、奚阿姨等愿者们带着精心制作的手机袋来到了康城日间照料中心。“我们是来送礼物的!”孙阿姨笑着对负责接待的陈老师说。陈老师热情地迎了上来,接过两大包沉甸甸的编织袋,“太感谢你们了!这些礼物太暖心了!”

手机袋采用了柔和温暖的色调,有粉色、浅蓝色和米黄色等多种颜色,款式简洁实用,根据手机型号和大小定制,既美观又实用。每一只手机袋都是志愿者们一针一线手工编织而成,针脚细密,手感柔软,充满了手作的温度。

志愿者们为老人们一一分发手机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接过手机袋,轻轻抚摸着柔软的布料,眼睛微微发亮:"这颜色真好看,这比买的都好,太用心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把手机放进袋子里。

制作这些手机袋并非易事。作为志愿者的一员,马阿姨在高温的夏天,每天都在家中坚持编织,常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我是退休后在老年学校学习的手工编织,”马阿姨笑着说,“夏天外面热在家也没什么事,就想着给他们编一些手机袋。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我就满足了。”她在网上购买了适合手工编织的毛线,又找来仔细挑选了花色。经过2个月的时间,马阿姨终于完成了20多个手机袋,每一只都凝聚着她的用心和汗水。

老人们纷纷拿出手机,一边展示新手机袋,一边笑着跟志愿者们聊天,整个日间照料中心洋溢着温暖的笑声。一位老人拉着孙阿姨的手,眼里闪着泪花:“你们能来陪陪我,我很开心!”

“职务退休,但党员永不退休”

因为年龄原因,孙阿姨即将迎来“第二次退休”,卸任支部职务。

但她笑着说出了最坚定的承诺:“职务可以退休,但作为党员,是永远不会退休的。”

她看着那些编织品,她说,住在这么大的社区里,特别能体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个人都出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社区、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针一线,编织的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是在万人社区中连接起邻里真情的网络。在上海这个最大的超大社区,这群退休党员点燃的星星之火,正散发着最温暖的光。

记者:张雨桐
供稿:辛向荣

初审:岳顺顺
复审:宋诗清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