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气温
可谓是“一落千丈”
上周日
上海官宣入秋
而昨天
霜降节气也来了!
有网友表示
秋高气爽,正适合出游


也有网友表示
这个天有点冷




还有网友则在
期待桂花香

今天天气较昨日更为晴好,气温进一步上升,中心城区全天气温在17~23℃之间,郊区早晚要凉一些,最低气温在13~16℃左右。
受冷空气影响
近期我国多地降温
冷出常年11月的水平
中央气象台预计,这个周末,也就是25号至26号,新一轮冷空气又将影响我国,主要波及北方地区,将给北方大部分地区带来4℃至6℃,局地8℃左右的降温。
全国多地降温后
关于“今年冬天气温会很低”
“今年是超级冷冬”的说法
也在网络上传开了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介绍,国家标准《冷冬等级》(GB/T33675-2017)和《暖冬等级》(GB/T21983-2020)对冷冬和暖冬给出了明确定义。
根据定义,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暖冬标准,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暖冬。简单来说,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

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
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那么今年冬天
会不会真的特别冷呢?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最近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又出现了持续偏冷的状态,这表明拉尼娜事件正在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倾向于我们国家冬季总体略偏冷,南方偏干燥,但这并不能就直接下结论。

首先,拉尼娜不是判断冬季冷暖的唯一标准,冷冬的判断是由12月份到来年2月份的平均气温偏冷所决定的,但是在这三个月的季节当中还可能会有变化,会有震荡。我们国家冬季的气候还需要关注北极海冰中高纬度的海温条件、欧亚积雪等因素,所以这是一个综合判断的结果。

其次,拉尼娜出现在气候变暖背景之下,冬季偏暖的概率也在上升。结合过去几年的经验,预测我们国家冬季的天气波动应该是相对比较明显的,冷冬尚下不了结论,但是要密切关注阶段性的强降温和阶段性的强雨雪天气过程。
上海周六延续秋高气爽的天气,气温宜人,很适合大家安排出游活动。周日受弱冷空气扩散影响,云系有所增多,伴有弱降水。
下周初阳光回归,弱冷空气叠加辐射降温,气温回落,特别是早晚,秋凉明显。
预计月底还将有一次弱冷空气天气过程,近期气温起起伏伏,很容易诱发感冒,大家要及时关注天气,安排好生活和出行。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受高空动量下传影响,
最近风比较大,
阳台晾晒换季衣物
记得做好固定措施。


霜降之后,昼夜温差变大,露水凝结成霜。此时养生讲究“秋冬进补”,宜吃牛羊肉等温润食物,并注重防寒防燥,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备能量。

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霜降平补首重健脾,多用甘温平和之品如山药、莲子、芡实。
同时,天气干燥还在继续,易耗伤肺部津液,此时可多吃银耳、百合等滋润肺阴、生津润燥的食物。也可稍稍加入黑芝麻、核桃肉等滋养肾精的食材,既能帮助肾气更好地潜藏,又能为冬天养护气血、保存能量打下基础。

在运动方面,秋季可适当进行稍具强度的活动,比如登高、徒步等,有助于增强心肺、舒畅心情;也可练习瑜伽、太极或健美操,以舒缓身心。运动时若出汗,应放松衣襟帮助散热,切忌马上脱衣或冲凉,防止寒邪入侵。运动应适度,避免过劳与大汗,以防阳气外泄、抵抗力下降,从而更好地润肺滋肾、固护精气。
编辑:路景斓
部分图片:图虫创意
综合整理自上海天气发布、中国气象局、《午间30分》、沪小康、新闻坊、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