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申工社 > 文章详情

发“喜报”庆祝门诊人数创佳绩惹争议!医院回应!网友:什么能网言,什么不该网语!

转自:申工社 2025-10-22 13:04:52

近日,

一则兰州兰石医院发布的“喜报”

引发热议,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喜报”内容如下:

不少网友

提出质疑和批评

院方回应:

新员工所为,确用词不当!

当地卫健委已介入处理 

事件发酵后,兰州兰石医院迅速作出回应。医院宣传和运营部门负责人冯立明表示,数据源于内部会议总结,系新员工擅自将工作量,制作成“喜报”外传至朋友圈,承认“用词不当”“价值观导向偏差”,并启动整改

针对网友猜测的“喜报是否与员工绩效挂钩”的疑问,院方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予以了否认,“我们虽然是二级民营医院,医护人员也都是合同制,但所谓‘绩效挂钩’是没有的。”

目前,兰州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正在处理此事。至于是否会处分相关人员,监管部门正在进一步了解情况。

近几年,

宣传文案上“翻车”的案例

层出不穷!

本想利用新颖幽默的方式引起注意,

但因未把握好尺度,

刺痛了公众的心。

1

9月5日,桃李面包一款月饼广告文案——“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以品牌身份说教式玩梗,被指“爹味太重”引发反感。

2

近日,南孚电池在高铁广告中用“好喜欢和我的领导一起出差,堪比南孚电池……上车开始聊工作,下车还能接着聊,一点都!不!累!”玩职场梗,本想制造共鸣,却被批冒犯打工人。

3

今年,某餐饮品牌的地铁广告,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有一台巨型笔记本电脑,键盘中伸出两只巨大的手,一手拿着麦咖啡,一手拿着汉堡。品牌本想用夸张手法表现打工人的早起困境,却没想到激起了网友的怒火。

劳动报《劳权周刊》·观点:

表达可以有“网感”

职业的核心价值不可破

互联网时代,年轻人习惯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自我,不自觉地将“网感”带入职场,表情包、段子、谐音梗遍布于日常工作的沟通中,不可否认,这种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员工个性,给焦灼严肃的职场环境增添了活力,也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拉近同事之间、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然而,职场终究不同于私人领域,专业性是其根本属性。并且,在职场领域是否有追求“网感”的需要,也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

前述新闻中“喜报”引发争议的核心,在于医疗行业的公共服务性和严肃性不可逾越,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承载着个体的重量与家庭和社会的期盼,容不得半点戏谑和娱乐化,更不应该被轻描淡写地量化为“业绩”。在不适合的场域下运用“网感”,并不是所谓的“创新”,而是“失范”,是“不懂规矩”

真正的职场沟通智慧,在于分场景、分对象地灵活切换。面对同事协作,可以用轻松的语言活跃氛围、提升效率;面对客户提案或商务谈判,则以专业术语、严谨框架展现专业度与可信度;而在涉及制度规范、责任认定的正式场合,必须回归绝对的严肃与庄重。只有让两者各安其位、互为补充,才能在年轻态的沟通语境中,守住职场的核心价值

劳动报记者朱兰英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申工社综合整理自劳动报、新浪微博、中国新闻周刊等

本期编辑:王冰鑫

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