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苏超总决赛在即,昔日对手变“盟友”?首批沿沪宁创新联合体即将发布 | 智汇沿沪宁 聚力谋新篇

转自:上海普陀 2025-10-20 13:46:53

备受瞩目的“苏超”决赛即将打响,而在赛场之外,昔日绿茵场上的对手,正携手走向区域协同创新的广阔舞台。10月26日,江苏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将齐聚普陀,共同参加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暨沿沪宁城市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日活动,并一同发布沿沪宁创新联合体。首批创新联合体涵盖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标志着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首批创新联合体各展其长

普陀区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重要节点,推出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联合体。“聚烯烃先进材料联合创新体”依托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企业,共同攻坚高端聚烯烃“卡脖子”技术,致力于保障我国聚烯烃产业链安全与韧性。“菲数中国创新联合体”则依托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面向沿沪宁区域打造“数学+AI”的创新平台。

南京的“长三角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研究创新联合体”汇聚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聚焦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研发,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开发抗耐药感染防治创新药。

无锡的“Chiplet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汇聚了复旦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八研究所等科研力量,开展面向Chiplet的高密度嵌入式有机基板及系统集成技术协同创新。

常州的“高效叠层太阳电池技术创新联合体”专注于高性能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研发,其自主研发的大面积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实现了32.2%的光电转换效率。

苏州的“大尺寸无银电池全链技术及装备创新联合体”联合同济大学等机构,致力于攻克大尺寸电池片高速高精度作业控制技术等“卡脖子”技术,推动光伏产业技术升级。

南通的“长三角具身智能创新联合体”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推动大模型、机器人等融合创新,构建“产学研用金”协同的创新生态。

扬州的“高端金属板材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重点服务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金属板材智能化、高速精密成形需求。

镇江的“航空复合材料及部件创新联合体”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机构,推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和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研制。

泰州的“新型高性能储能系统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重点研发高性能储能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关键技术,推动储能系统集成技术的产业化。

协同创新基础日益夯实

今年以来,普陀区积极推动与沿沪宁八市的合作,通过梳理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已汇集各类创新资源311项,技术需求和产业联动需求298项,推动跨区域合作196项。

为支持创新联合体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还同步推出了系列配套措施。“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将正式发布,构建常态化线上供需对接枢纽。同时成立的沿沪宁技术经理人联盟,将致力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难题。

沿沪宁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也在加快推进。该中心选址于G2、G42高速入沪口的信泰中心,将被打造成为服务沿沪宁城市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空间。目前,项目装修已经基本完成,即将在10月26日正式启用。

此次创新联合体的发布,不仅展现了沿沪宁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成果,更为未来区域协同创新指明了方向。随着《沿沪宁协同创新三年行动(2026-2028年)》即将发布,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将在共建智慧城市、共筑协同创新高地的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

从球场到创新场,“苏超”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携手共进,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吴凡

编辑:吴兴婷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再添Top赛场!2025上海Top Run 10公里精英赛报名开启!

 普陀 你好 | 凌云楼宇立,普陀绘盛景

 数字政务驶入“AI赛道”!普陀“远程虚拟窗口”再升级

 大闸蟹大量上市,雌蟹迎来最佳赏味季

 【便民】打造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一网通学”移动端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