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杨浦人,从没想到巴金先生与我脚下这片土地还有这样深的缘分。”市民黄先生指着一幅印有巴金《灭亡》中关于“杨树浦”选段的展板,兴奋地说。
10月17日,“纪念巴金先生逝世20周年:巴金的杨浦记忆图片文献展”在杨浦区图书馆揭幕。这一天,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人民作家”巴金先生逝世20周年的日子。
展览以“巴金的杨浦记忆”为切入点,得益于巴金故居以及复旦大学众多专家学者的多年研究成果,通过一幅幅珍贵图片和文献,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这位文学大师与杨浦区深厚的历史渊源,聆听文学与城市碰撞出的时空回响。
文献中的城市记忆:
重现巴金与杨浦的岁月留痕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篇——“巴金与杨浦百年工业”。这里聚焦巴金早期小说《灭亡》《新生》等作品中描写的杨树浦工厂景象,经由精心排版,配以文字说明,以“纱厂、烟囱、包身工”等一系列高频出现的典型意象,生动刻画出小视角背后的大时代,展现出20世纪30年代杨浦的工业面貌和工人运动状况。
展览的中篇——“巴金与杨浦百年大学”通过历史照片和往来书信,细腻勾勒出巴金与马宗融、方令孺、靳以、萧乾等复旦学者的深厚情谊。巴金的儿子李小棠也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这些展品不仅见证了个人的情谊往来,更折射出杨浦高校学人与文学界交往的时代缩影。
下篇“杨浦大桥上的遐思”则通过晚年巴金参观杨浦大桥时留下的珍贵照片,展现了文学大师对上海城市建设的持续关注。从黑白到彩色的影像记录,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也见证着一位文学巨匠对这座城市不变的深情。
展览现场还设有阅读体验区,为读者提供《巴金小说系列》全套丛书等近年出版的巴金作品和相关读物。在此小坐片刻,翻阅巴金的作品,读者们便可以在文字中继续追寻那段历史记忆。
观展者的共鸣: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在展览现场,市民徐女士在一幅巴金与友人的合影前驻足良久。她感慨道:“我常在杨浦区图书馆阅读、自习,今天看到有巴金先生的主题展览,赶紧过来看看。没想到他与杨浦渊源如此深厚,尤其看到展览中巴金作品与杨浦工业的密切联系,让我对这位作家和杨浦都有了新的认识。”
事实上,本次展览不仅呈现了历史事实,更希望在观众心中搭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巴金,也重新认识杨浦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配合展览开展的“憩园讲坛”第48期,于10月17日展览开幕式上举办,以“阅读是对作家最好的纪念”为主题,邀请了专家学者与读者展开对谈。活动延续了巴金先生“把心交给读者”的文学精神,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层次理解巴金作品的机会。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与学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巴金先生的文字与精神在对话中得以生动呈现。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6日,此后将在杨浦区进行巡展。展览期间,杨浦区图书馆和巴金图书馆还将联动举办“憩园讲坛”“文坛茶话会”等纪念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与市民读者共同探索巴金先生的精神世界。
巴金先生曾说,“读书是天下第一乐事”。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不妨走进杨浦区图书馆,透过这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文献,亲身感受巴金先生与杨浦的不解之缘。
文字 | 汤顺佳
图片 | 汤顺佳
编辑 | 文茜婷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