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上海标地营造专家咨询会在复兴岛召开。会议围绕新形势下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汲取国内外各方经验智慧,探索系统构建动态匹配、跨周期平衡、持续增值的城市建设运营“标地营造”新模式。国内外专家、五大行等专业机构参会演讲交流。
资源环境紧约束下,空间资源统筹配置不足问题如何解决?上海市自然资源调查利用研究院副院长范华作标准地标杆地营造策略—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的报告。
她认为,要强化土地储备供需调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精准性。面对存量时代高品质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需要挖潜空间资源综合价值,提升空间品质活力。多门类自然资源分散管理,生态品质挖潜不足,需要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统筹运营,保障安全韧性。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规分院副院长黄倩蓉透露大虹桥区域标地营造的总体方案,规划结合资源禀赋与发展优势,划定6大组团片区,传导战略布局,落实重大设施、重要项目和各类建设控制要素。
涉及地块营造基本指引时间上,黄倩蓉说,可以统筹建设实施的精准协同,以落实战略意图、提升核心功能、破解关键瓶颈、保障城市安全为重点,分片区、分系统明确近期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同步编制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优先开展土地储备、聚焦重点项目布局,确保地区发展建设的协同发力。在价值上,平衡成本-收益,实现地区发展的持续增值。在大虹桥地区产业用地绩效评估、空间资源潜力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空间全覆盖、收益成本全口径、统计全周期”的原则,多个尺度规划中开展了历史成本收益统计、未来成本收益预测和盈亏平衡分析。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沈璐针对大吴淞复兴岛区域标地营造探索。蓝网绿脉——重工业地区整体更新的正确打开方式。蓝藻泥北部恢复南北向河道,沟通现状多条横向河道;蓝藻浜南部结合不锈钢区域转型,恢复东西向水系,沟通周边纵向河道;三岔港区域柔化水系走向,恢复曲水环流的水系格局。
澳大利亚Hassell上海董事王翀认为,释放场所潜力公共空间可以提升城市综合价值。“在达令港更新项目中,政府选择引入PPP机制,实现财政约束,风险分担,效率与创新,公共价值最大化。PPP开发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土地供给、空间指标设定、重大设施选址、城市建筑师审查、民众意见征询。值得注意的是,市民前期广泛开展意见,市政、商界、社区、文化团体后期成立市民参与委员会。”王翀说。
Mark Dekker, INBO亚太区总裁, 荷兰皇家注册建筑师分享城市开发中的价值创造。扬·盖尔说:“首先我们塑造城市,然后她们塑造我们。”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说:“事实是,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被其所处的环境而塑造的,而他的和谐状态则完全地取决于他与所处环境的和谐。”“城市如此需要老建筑,以至于充满活力的街道和街区不能没有它们的存在。陈旧的想法有时可以来源于新的建筑,创新的想法确一定来源于旧的建筑。”简·雅各布斯曾经说。Mark Dekker强调,城市开发中的价值创造在于“本质价值+韧性+包容性+链接性”。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