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援疆干部图什么?他说就是图的这个!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10-15 22:39:41

风景之外

还有怎样的生活?

闵行有这样一群人

跨越千山万水,离别温馨小家

奋战在远方对口支援的第一线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三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指挥部的黑瘦青年(节选)

点击收听音频

图的就是这个

去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之前,一场沙尘席卷而来,这里称之为“下土”。朱国红拎着公文包和分管领导丁铖惠走在路上,两人并不躲避漫天尘土,像是多年生活在这里的本地干部。

为了在布依鲁克乡建塔吉克风情小镇旅游示范村,朱国红等人请来同济大学的设计师一起打造特色民宿,在旅游援疆项目中开展亲民乡村旅游活动。预计今年底完工,明年可接纳游客。胖胖的乡长也是位塔吉克年轻小伙,见兄弟来了,从口袋抓出一把香瓜子给朱国红等人。几个人围在装修现场一边建议设计师改动细节,一边跟开发商确定了最后的交工日期。精明的商人在这种氛围中估计暂时把利益忘在一边了。

叶尔羌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已经通过国家林业局的验收,但是当地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维护景区的建设。在文化和旅游条线工作的朱国红等人发现了这个资源,积极建言献策。既然上海的包机游客要来了,就要服务好这些游客,要尽可能多地让游客观赏到南疆独特的风景。企业要赚钱、老百姓要致富、后方的游客花了钱要开心满意,几端都要受益。

湿地公园没有接待人员,游客游园要交通工具,而因环保要求旅游大巴不能开进去,怎么办?老百姓养驴养得好,平时赶巴扎也要赶驴车,朱国红他们就动脑筋想办法帮着改造驴车。作为维吾尔风情文化的体验,一辆车坐6个人,300个游客,用20辆驴车就解决了游园的交通问题。每个游客给老乡15元,其中有个叫吐尔逊的老大爷,他儿子在外面打工一天也就是80元,大爷没有想到通过给包机游客赶驴车,2个小时就赚了90元。

后来老大爷又买了马车。因为养马成本高,朱国红劝他不要买马车,先赶驴车赚到钱再说。结果老大爷说:“没关系,这比驴车跑得快,我跑两趟就赚回来了,比别人赚得多。”

上海的游客特别热情。吐尔逊有个孙女在读小学,游客要给她1000元,老人一开始不要,游客找到朱国红帮忙劝说大爷收下,朱国红找到驻村工作人员做工作,说这是代表上海人民的心意,老人才收下。

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游客找他拍照,有意也想给他一些钱,他再也不肯要,说你们坐了我们的车,已经非常支持我们了。“你们带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不能再多要了,否则的话,我们不是人!”

“老人的原话就是这样的,这个情景让我印象很深,就感觉到自己哪怕再忙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们援疆干部图什么?就是图的这个。”说这个话时,朱国红眼睛里也有了泪光。

(朱国红,男,于2017年赴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援疆工作三年,任泽普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十们邀请了闵行区华坪小学的学生来诵读《在远方》。一张张脱贫的笑脸和村民们又燃起的希望,是在远方的那些对口支援干部们克服环境、生活和工作困难的最大动力。他们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不断传递着来自上海的温度、闵行的温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百舸争流”辑中的一册,本书是对闵行对口支援工作另一种形式的总结和追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和期盼。

2025年10月起,第三十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 高璟钰
编辑:陈依婷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佳璐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