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下午,卢湾高级中学的选修课堂上,迎来“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沈滨教授以“供应链管理与数字化”为题开讲,既揭开快递高效运转的科技面纱,更从人生规划指导角度,为同学们搭建学科认知与未来选择的桥梁,让选修课成为拓展视野、赋能生涯规划的重要平台。
作为上海市社联专为中学生打造的社科普及活动,本次讲座深度契合选修课“延伸课堂、助力成长”的核心意义。开场时,沈滨教授以“快递为什么这么快”这一生活疑问切入,迅速拉近同学们与“供应链管理”这一社科领域的距离,直观传递“社会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本质,为人生规划铺垫认知基础。
讲解环节中,沈滨教授用场景化案例降低理解门槛:以“一瓶可乐的旅程”拆解供应链“生产—运输—仓储—配送”全链路。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二战物资供应,再到现代快递“当日达”,教授通过历史与现实对比,让同学们认识到供应链速度升级背后,是科技与管理学科的协同进步,初步建立对“管理学”这一学科的认知,为未来专业选择埋下伏笔。
“快递变快,数字化在帮忙”是讲座核心。沈滨教授详细介绍大数据预测、自动化仓库、AI智能调度、物联网IOT实时定位四大技术支撑,还结合“无人机向大山运物资”案例,说明“科技需适配场景”的管理思维。这些内容不仅填补同学们的知识空白,更让大家看到管理学与科技融合催生的职业方向,如供应链分析师、AI调度工程师等,丰富了生涯探索的维度。
互动环节,“若你是快递公司老板,选机器运输还是人力运输”的问题引发热烈讨论。有同学从“成本控制”分析人力运输短期优势,有同学结合数字化知识提出“机器运输长远更高效”的观点。上台分享的同学展现清晰逻辑,更在观点碰撞中学会“职业决策需综合多维度分析”,这正是选修课培养批判性思维、助力人生规划思考的价值体现。
讲座尾声,沈滨教授以“一切传统的东西,都会变成不传统,因为时代在不断进步”寄语。他鼓励同学们:中学阶段的知识探索,都是在为未来职业选择积累“认知素材”,新兴领域需要兼具社科思维与科技视野的人才。这番话呼应讲座主题,更贴合高中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成长需求,为未来生涯规划提供具体方向。
此次讲座既是生动的社科选修课,也是精准的生涯指导课。它让同学们明白,社会科学并非抽象理论,而是与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实用知识,为未来专业选择、职业规划打开新视野,真正实现“以今日之知识传播,成就明日之生涯传承”。
学生感想
听完沈滨教授的讲座,我对“供应链”有了全新认识。原本以为快递快只是运输效率高,没想到背后藏着完整的链条 —— 从原材料到工厂加工,再到运输、零售,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教授用 “一瓶可乐的旅程” 和校园午餐、校服定制举例,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对比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数字化供应链,我更直观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无人机配送、AI 优化调度,这些技术不仅让物流更高效,还催生了新职业。互动环节里,同学们的提问和教授的解答,也让我思考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这次讲座不仅增长了知识,更让我想主动学习更多科技知识,期待未来能参与到创新中去。
—— 高一(4)班 朱芷萱
沈教授以“快递为何高效”这一生活疑问开篇,瞬间打破了我对“供应链 的陌生感。此前总觉得这类与管理相关的知识离高中生很遥远,可当教授将校园午餐的食材流转、校服的发放流程等作为例子时,我才意识到,供应链早已融入日常。讲座中,让快递 “加速” 的技术解析让我印象深刻,这些技术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力量,更让我看到了能将管理思维与科技工具结合的新型职业可能。互动环节关于“机器运输与人力运输”的讨论,更让我对职业选择有了新思考:一份有价值的职业,不仅要符合个人兴趣,还需兼顾实际需求与时代发展。就像沈教授所说,中学阶段对不同领域的了解,都是在为未来积累认知。这堂讲座不仅帮我读懂了身边的 “供应链密码”,更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未来或许可以选择一份能为社会运转添力的职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自身价值。
—— 高二(5)班 郑珂涵
通过本次讲座,我初步了解“供应链”运作模式并展望物流行业的未来数字化发展。在人工智能的年代,传统物流行业持续转型,用无人机等新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更加有效地提高效率。沈滨教授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带领在场的我们积极思考管理学与科学结合下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可能遇到的困难。人与科技该如何平衡?我们的就业该何去何从?作为管理者又该如何应对?现场反响热烈,同学们各抒己见,深度思考。我们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兼具科学性思维和广阔的社会视野。就业方面,我们要学会结合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多维度探索职业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切传统都将变为不传统”。我们要时时刻刻准备好迎接这个时代给我们的考量,并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 高二(6)班 董雨宸
来源: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