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住着心里踏实多了!”看着楼道里全新的消防设备,四川北路街道虹叶花苑一期居民郑女士满是安心。近日,该小区消防设施更新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曾经“设施老化、功能不足”的消防隐患消除,居民的安全感提升。
走进虹叶花苑一期,记者并未看到管道改造常见的地面开挖痕迹,小区道路依然平整整洁,绿植错落有致。“改造管道都是从地下走的,既节约了地面开挖成本,又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和小区环境美观。”管理小区的朕华物业宋经理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反复勘察研究,改造时特意避开地面道路,利用地下车库空间布线,再通过预留通道连接到各楼栋的消防栓和喷淋系统。
地面消防栓
据宋经理介绍,暴露在地面的管道和消防栓还专门做了防护,这样既能防止冬天管道冻裂,又能避免日常受潮生锈,后期维修也更加方便。而地下车库,曾经锈迹斑斑、脱落的墙面,昏暗的灯光等已经更新,呈现出全新面貌。沿着墙面望去,红色的消防新管道一端连着总泵房,一端延伸至关联楼栋。
地面消防管道
地下车库消防管道
总泵房
消防监控室是整个消防系统的神经中枢,对消防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虹叶花苑一期更新后的监控室能实时接收、监控火灾报警信号,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据安保人员介绍,新改造的消防设施很快发挥作用,一起居民忘关灶致锅烧干的火情中,消防员接楼道消防水管后,水带瞬间满水,及时化解了危险。
消防系统监控设备,可实时查看各项数据。
对于此次改造,居民们也纷纷点赞:“改造期间没挖过路,也没多大噪音,我们日常工作生活都不受影响,而且进展很快、效率很高。”改造后的变化,居民们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居民王玉娣回忆,“毕竟住了这么多年,时间久了管道总会老化,以前对小区消防设施总有些担心。”她说,现在看到崭新的消防设施,心里就踏实多了。
小区居民安全感提升的背后,是四川北路街道推动“品质物业”行动,坚持党建引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驾马车”通力合作,“同答物业一道题”的实践成果。“改造一开始就要直面的难题,是维修基金不足。”邢长居委会介绍,虹叶花苑一期1997年竣工,多年来维修基金缺口不小,而消防改造涉及管道、主机等,费用不菲。
面对小区维修基金不足的难题,邢长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共同破题,同时联动社区民警等,凝聚起多方协作力量。
为填补资金缺口,居委会会同业委会通过居民代表会议、微信群推送等形式,清晰说明缺口现状、明确补充方案,用数据让居民心中有数,争取理解支持。针对少数有顾虑的居民,除业委会成员、党员骨干上门沟通外,还组织楼组长、志愿者、热心居民以“邻里视角”释疑,同时推动改造流程、资金使用全流程公开,靠“透明化”打消顾虑,赢得居民信任。
消防设施改造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充分挖掘社区达人参与其中。施工前,居委会邀请小区内曾从事消防工程的“设计达人”,参与消防改造配套的门厅设计,出谋划策;改造期间,居民区党总支牵头组建监督队,组织多名业主代表深入泵房、地下车库等施工核心区域,现场监督消防泵安装、管网焊接等关键工序。
“居民提的意见都被听进去了,改造实现了零投诉。”宋经理说。街道全程支持,虹口消防支队多次到场指导,验收时还邀请专业人员把关,“大家心往一处想,难题自然就不是难题了。”
地下车库消防管道
虹叶花苑一期消防系统目前已全面投用,24小时联动监控、管道稳压供水等核心功能持续稳定运行。后续将逐步推进消防门微更新与监控点位新增工作,进一步升级社区安全防护。
与此同时,四川北路街道邢长居民区党总支还积极推行“物业治理+完整社区”“物业治理+网格治理”等“物业+”工作机制,通过健全完善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定期开展消防专项检查、组织消防演练,以及搭建“居民点单、业委会下单、物业接单、党组织督单、办结评单”的响应模式,推动消防保障从“一次性改造”转向“常态化安全服务”,让社区消防守护从“硬件焕新”走向“长效护航”。
记者:张城凯
图片:张城凯
编辑:张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