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 文章详情

微节目单|键响百年——皮埃尔-洛朗·艾马尔钢琴独奏音乐会

转自: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2025-10-10 19:21:57

键响百年

皮埃尔-洛朗·艾马尔钢琴独奏音乐会

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19:30

入场时间:18:30

地点: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大厅

时长:

约90分钟(含中场休息)

票价:

¥80/¥180/¥280/¥380/¥480/¥580

点击购票

*本场音乐会谢绝1.2米以下儿童入场,

已购门票概不退换。

曲目

贝拉·巴托克 《小宇宙》钢琴曲集 八首选曲

BÉLA BARTÓK : Mikrokosmos

《四度音程》Fourth

《划船》Boating

《苍蝇的日记》From the Dairy of a Fly 

《滑稽小丑》Merry Andrew 

《切分音》Syncopations

《断奏》Staccato

《小二度,大七度》Minor Seconds,Major Sevenths

《固定低音》Ostinato

皮埃尔·布列兹 《十二记谱法》

PIERRE BOULEZ : Notations

阿尔班·贝尔格 《钢琴奏鸣曲》 作品第一号

ALBAN BERG : Piano Sonata Op. 1

皮埃尔·布列兹 《第一钢琴奏鸣曲》

PIERRE BOULEZ : Piano Sonata No. 1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皮埃尔·布列兹 《切口》钢琴独奏版

PIERRE BOULEZ : Incises for Piano

莫里斯·拉威尔 《夜之幽灵》

MAURICE RAVEL : Gaspard de la Nuit M55

I. 水妖  Ondine

II. 绞刑架 Le Gibet

III. 幻影 Scarbo

* 曲目以现场为准

曲目简介

贝拉·巴托克 《小宇宙》钢琴曲集 八首选曲

BÉLA BARTÓK : Mikrokosmos

《四度音程》Fourth

《划船》Boating

《苍蝇的日记》From the Dairy of a Fly 

《滑稽小丑》Merry Andrew 

《切分音》Syncopations

《断奏》Staccato

《小二度,大七度》Minor Seconds,Major Sevenths

《固定低音》Ostinato

本场音乐会的第一组作品是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的钢琴曲集《小宇宙》中的八首选曲。《小宇宙》创作于1926年至1937年间,是巴托克为钢琴初学者设计的一套系统性教材,基于儿童的学习特点,注重节奏、旋律和民族调式的渐进训练,内容从基础技巧逐步过渡到音乐会演奏级别。巴托克的《小宇宙》,推动了钢琴教育从传统浪漫主义向多元化发展,被誉为“20世纪音乐母语教材”。

《四度音程》中‌纯净的四度跳跃如晨曦中的露珠,在琴键上折射出几何学般的精确美感。巴托克用最简练的音程构建出匈牙利民谣的骨架,仿佛听见牧羊人用短笛在群山间传递信号。《划船》‌左手的波浪式琶音化作多瑙河的粼粼波光,右手旋律似船桨划破水面。三拍子的韵律带着吉普赛舞曲的慵懒,让人看见夕阳下随波摇晃的独木舟。《苍蝇的日记》急速的十六分音符模仿昆虫振翅的嗡嗡声,忽高忽低的音阶轨迹像苍蝇撞上玻璃窗的滑稽路径,不协和音程表现出苍蝇眼中扭曲的世界。《滑稽小丑》‌左手低音区笨拙的跳跃与右手灵巧的装饰音形成鲜明对比,活脱脱一个穿着大皮鞋的杂耍艺人,突如其来的节奏错位就像小丑故意摔跤时挤出的鬼脸。《切分音》‌中匈牙利民间舞曲的切分节奏被解构重组,时而像喝醉的农民踉跄起舞,时而又是现代爵士乐的即兴变奏,重音总在听众意想不到的位置闪现。《断奏》‌的每个音符都像被琴弦反弹的雨滴,密集的跳音构成机械般的精准律动。间或出现的长音如同突然照进工厂车间的阳光,冷峻中透出一丝温情。《小二度,大七度》‌中尖锐的小二度如同生锈的铰链摩擦,宽阔的大七度却像是在悬崖两端遥遥相望。巴托克用这对不协和的音程编织出东欧民间音乐特有的苦涩与辽阔。《固定低音》‌中顽固的低音主题如同古老的咒语,上方旋律又似不断变换着的民俗服饰的纹样。当最后三个音戛然而止时,仿佛看见篝火晚会突然熄灭后,余烟仍在星空下盘旋。

皮埃尔·布列兹 《记谱法》

PIERRE BOULEZ : Notations

《记谱法》是皮埃尔•布列兹创作于1945年的一套钢琴独奏曲集。整套作品由12首短小精悍的小品组成,每首均采用了12小节的结构布局。当时年仅20岁的布列兹将理性的数学构思与感性的音乐理念融合在一起,于序列音乐规整严谨的框架结构下,运用经计算的音乐语言,最终创作出这套风格迥异、精彩绝伦的钢琴小品。聆听这些小品,就如领略不同的风景,每到一处都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舒缓安静的乐段和热烈快速的旋律交替出现,极强的对比和落差对听觉产生一轮又一轮的冲击,画面飞速转换,思绪也随之驰骋遨游。

作为整套作品的开篇,第一首小品的表情和速度标记是“异想天开的,和缓的”,在一次访谈中,布列兹称其为“近乎即兴的”;第二首小品速度标记为“激烈的”。极快的速度加上切割般的大块纵向线条,使急切而豪放的音乐如狂风暴雨席卷而来,令人始料未及;第三首小品速度标记为“非常慢的”,其风格更为平缓和沉静,且带有一种时间的凝滞感;从第四首小品“富有节奏性的”的标记就可看出,这是一首节奏感极强的作品;第五首小品中两段旋律开头和结尾的结构都极为相似,表情标记是“柔软而即兴的”;第六首小品是整套作品中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最具挑战性的一曲。十六分音符贯穿全曲,双手旋律穿梭于各个八度之间,没有节拍可循,没有间歇和休止,犹如无穷动,不知疲倦,不见终点;第七首小品表情记号是“庄严呆板的,僧侣般的”。在此,琴声犹如教堂的钟声或寺院的木鱼声阵阵传来,营造出一份远离尘嚣的淡定与沉稳;第八首小品最大的特点是全曲的左手部分仅使用了三个和弦,右手旋律仅使用了两个音。作曲家运用如此简单的素材,书写了一个气势恢宏的篇章,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第九首小品的表情标记是“遥远而平静的”。全曲力度在 pp和 ppp之间转换,音乐回归静谧的梦境;第十首小品表情标记为“机械且非常干燥的”且“全曲不使用踏板”,加上贯穿全曲的f力度标记,将作品生硬而紧张的主题表露无遗;第十一首小品中,双手交替演奏的十六分音符以四到六个为一组,在极宽的音域范围内上下跳跃,加之衔接这些跑动的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时而闪现,如浩瀚银河中熠熠生辉的点点繁星,形象地诠释了作曲家所标注的 “闪闪发光的”所表达的意境;第十二首小品标记为“缓慢、坚定而热烈的”,这一标记不只是对自身的总结,更是对整套作品的总结。

阿尔班·贝尔格 《钢琴奏鸣曲》 作品1号

ALBAN BERG : Piano Sonata Op. 1

阿尔班·贝尔格《钢琴奏鸣曲》是创作于1908年的单乐章奏鸣曲,它如同暗夜中骤然划破天际的彗星,既保留着浪漫主义晚期的忧郁气质,又迸发出十二音体系的先锋火花。这是他跟随勋伯格学习期间完成的首部编号作品,标志着他作曲生涯的起点,预示了他之后创作歌剧《沃采克》等作品的戏剧性张力,并为“第二维也纳乐派”的风格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篇的宣叙调式主题如同被月光浸泡的丝绸,在低音区缓缓铺展,左手持续的音型如同心跳般律动不安。当旋律攀升至中音区时,突然迸发的断奏和弦宛如冰层断裂,暴露出水面下汹涌的暗流——这正是贝尔格对传统奏鸣曲式的颠覆性重构。中段出现的半音化旋律线如同雾中芭蕾,在调性模糊的边界地带翩翩起舞,而再现部里变形的主题动机则像棱镜折射出的光斑,将最初的哀愁分解为斑斓的现代性色彩。全曲最动人的莫过于尾声处的渐弱处理,高音区泛音如同星群逐渐隐没于黎明天际,最后三个静止的和弦仿佛作曲家留在乐谱上的三道吻痕。这部作品浓缩了贝尔格对马勒式宏大抒情与勋伯格结构美学的双重致敬,它既是古典奏鸣曲的安魂曲,也是新维也纳乐派的宣言书。

皮埃尔·布列兹 《第一钢琴奏鸣曲》

PIERRE BOULEZ : Piano Sonata No. 1

皮埃尔·布列兹的《第一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946年,是其早期运用无调性手法的重要作品,体现了表现主义的风格特征。该作品仅包含两个短乐章,虽采用十二音技法,但颠覆了勋伯格以浪漫派乐句为基础的创作传统,转而通过音列分裂形成尖锐的织体形态,并融合了梅西安对复杂节奏的探索成果。

全曲两个乐章仿佛两幅狂野的抽象画:第一乐章以尖锐的动机劈开寂静,钢琴家以近乎暴力的触键,让音符如冰雹般砸向听众的耳膜;第二乐章则化作一场诡异的夜行,左手低音区爬行如蛇,右手高音区却闪烁如星,冷峻与诡谲在此交织;作品结束在一场失控的狂欢中,节奏如脱缰的野马,和声在撕裂与重组间反复横跳,最终以戛然而止的休止符,将余震留给空气。

‌布列兹在这部作品中完成了对传统的“爆破”——他拒绝浪漫主义的滥情,却将德奥古典的严谨骨架注入先锋派的血液。那些看似无序的音群,实则是精密计算的数学游戏;那些刺耳的碰撞,暗藏着对战争创伤的隐喻。在此,钢琴不再是优雅的乐器,而成了战士的武器,在琴弦上刮擦出金属的嘶鸣。

皮埃尔·布列兹 《切口》钢琴独奏版

PIERRE BOULEZ : Incises for Piano

皮埃尔·布列兹的钢琴独奏作品《切口》最初创作于1994年,是其晚期代表作之一,体现其整体序列主义的核心理念。作品以萨赫尔音名主题的六音为核心材料,通过拆分、移位、倒影等手法衍生出多种变体‌。1996年,布列兹将其改写为室内乐作品,2001年又在此基础上重新创作了钢琴独奏版本,展现其持续的探索与创新‌。

布列兹用整体序列主义编织的迷宫,要求演奏者同时成为数学家与探险家。左手需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分割和弦,右手却在快速音群中注入羽毛般的呼吸感。那些看似偶然的装饰性颤音,实则是预设好的情感密码,如同钟表匠在齿轮间隙藏入蓝宝石的光芒。‌同时,作品还暗藏着布列兹对德彪西式音色魔法的眷恋。中段突然出现的五声音阶片段,像极地冰川下涌动的暖流。全曲结尾处,所有音高材料如沙漏倒置般重新聚合,最终消解为一声泛音的叹息——这是布列兹留给听者的哲学诘问:当所有计算抵达终点,音乐是否仍需要一颗跳动的心?

莫里斯·拉威尔 《夜之幽灵》

MAURICE RAVEL : Gaspard de la Nuit M55

莫里斯·拉威尔的《夜之幽灵》创作于1908年,是一部基于法国诗人阿洛伊修斯·贝尔特朗的同名诗集《夜之幽灵》而创作的三首钢琴音诗。作品由《水妖》《绞刑架》《幻影》三曲组成,结构上类似奏鸣曲的三个乐章,融合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与象征主义诗歌的意象‌。

作品因极高的演奏难度被称为“魔鬼技巧”,同时革新了印象派音乐的语言,将文学隐喻转化为音响符号。首演由西班牙钢琴家里卡多·维涅斯完成,其演奏精准传递了作品中的西班牙元素。

这部献给巴黎文艺圈的作品,如同被施了魔法的诗册。三首音诗《水妖》《绞刑架》《幻影》分别化作流淌的银波、摇曳的枯骨与飘忽的魅影,在黑白键上跳起诡谲的芭蕾。‌《水妖》是溺亡在月光里的情歌‌,右手三十二分音符的增和弦如碎钻坠入湖心,左手的旋律线是水妖用半音阶编织的叹息。旋律在移调中忽明忽暗,仿佛月光透过波浪的折射。当八度琶音掀起高潮时,那分明是女妖绝望的嘶喊——她引诱诗人沉入水底,却只换来一串气泡般的渐弱尾声。‌《绞刑架》是钟摆下的血色黄昏‌,弱音踏板过滤出钟楼般的嗡鸣,右手八度切分音仿佛绞索在晃动。拉威尔用二十七种指触调制出尸骸的色泽:低音区是锈蚀的铁链,高音区是乌鸦的啼叫,而和声层叠处,竟渗出落日熔金般的暖调恐怖。这绝非单纯的死亡描写,而是用音乐解剖了人类对永恒静止的隐秘向往。‌《幻影》是魔鬼指尖的闪电舞曲‌,急速的六连音如磷火窜跃,左手跳跃的八度是幽灵的跖骨在石板上敲击。作曲家在此颠覆了钢琴的物理限制——连续的三度颤音、跨十度的震音,要求演奏者化身通灵者,让每个音符都带着鬼火灼烧过的焦痕。

* 曲目以现场为准

节目单撰写: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学系  袁佳怡

艺术家

钢琴:皮埃尔-洛朗·艾马尔

Pierre-Laurent Aimard

向上滑动阅览

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杰出的音乐家和非凡的艺术开拓者”,皮埃尔-洛朗·艾马尔被广泛赞誉为当代音乐领域的权威,同时也因他对传统音乐作品的全新诠释而受到认可。

在2024/25乐季中,艾马尔与伯尔尼交响乐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德国西南广播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等合作,并在德国基辛根夏季音乐节和捷克利托米什尔音乐节上,与捷克爱乐乐团共同庆祝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诞辰150周年。他还将纪念其导师和挚友皮埃尔·布列兹诞辰100周年,以独奏家身份与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当代乐团(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和洛杉矶爱乐乐团合作,并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协会、里昂国家音乐厅、马德里国家音乐传播中心和巴登-巴登音乐节剧院举办独奏会。

2024/25乐季的其他亮点包括:与柏林爱乐合作演出已故作曲家彼得·厄特沃什的《Cziffra Psodia》,以及两部新作的世界首演:马克·安德烈为钢琴与电子音响创作的《…selig ist…》,将在多瑙艾辛根音乐节首演;乔治·本杰明创作的四手联弹新作将在柏林布列兹音乐厅由艾马尔与作曲家本人共同演出。

艾马尔与众多当代著名作曲家有着紧密合作,包括赫尔穆特·拉亨曼、埃利奥特·卡特、哈里森·伯特威斯尔、久尔吉·库尔塔格、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马可·斯特罗帕和奥利维埃·梅西安。他曾首演多部重要作品,最近一次是在科隆“八桥音乐节”首演克拉拉·伊安诺塔的钢琴协奏曲,并在2024年秋与维也纳交响乐团和指挥艾琳娜·施瓦茨再次演出该曲。

同时,他还与数名与他有着多年室内乐合作关系的演奏家再续前缘,包括与塔玛拉·斯特法诺维奇在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和苏黎世圣母教堂合作演出,以及与演员马修·阿马立克在香榭丽舍剧院合作。艾马尔常年活跃在多个音乐节中,包括柏林音乐节、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和鲁尔钢琴节。他的独奏演出遍及全球,如巴黎音乐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首尔艺术中心、东京文化会馆、多特蒙德音乐厅和法兰克福老歌剧院等。

2024年初,他发布的新专辑《舒伯特:兰德勒舞曲》获得了《BBC音乐杂志》五星评价。这张专辑是他与Pentatone合作的一系列广受好评的录音之一。此前合作包括:与萨洛宁及旧金山交响乐团录制的《巴托克钢琴协奏曲全集》(2023)、与斯特法诺维奇合作的《阿门的幻象》(2022)、《贝多芬:哈默克拉维尔奏鸣曲与英雄变奏曲》(2021),以及获得多个奖项的《梅西安:鸟类目录》(2018)。

艾马尔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策展人,同时也是具有对各个时代钢琴曲目独特见解的重要诠释者。他曾担任多个驻团计划的艺术总监,包括温特图尔音乐学院,在整个乐季中以不同作曲家为主题,并以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作为开幕。他还在波尔图音乐之家、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林肯中心、维也纳音乐厅、法兰克福老歌剧院、卢塞恩音乐节、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院、巴黎音乐城、坦格伍德音乐节、爱丁堡音乐节举办了多个开创性项目,并曾在2009年至2016年担任奥尔德堡音乐节的艺术总监。

艾马尔曾荣获多项大奖,包括2017年德国著名的“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奖”,以表彰其毕生对音乐的奉献;以及2022年丹麦最重要的音乐奖——莱昂尼·桑宁音乐奖。

他是巴伐利亚艺术学院成员,曾任教于科隆音乐与舞蹈大学,并曾在巴黎法兰西学院担任副教授。2020年春天,他与鲁尔钢琴节合作重新推出线上教学平台“探索乐谱”,专注于利盖蒂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

当日限量供应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2楼咖啡厅

双重巧克力奶油核桃挞

* 以现场为准

温馨提示:二楼咖啡厅备有润喉糖售卖

扫描二维码,填写本场音乐会调查问卷,

为我们建言献策。

编辑:年年

审核:片片、虎虎

更 多 推 荐

【古典】

英国合奏团音乐会版   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

【古典】

纯粹C大调——秦立巍大提琴独奏音乐会

【古乐】

铃木雅明与日本巴赫古乐团音乐会

【人声】

在水一方——肖玛与吴驰中外声乐套曲音乐会

mini音乐节·古典】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 鲍罗丁四重奏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

璀璨2026——上海音乐厅新年音乐会

【音乐午茶】

周一到周五工作日

【导览参观】

一键参观打卡上海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