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恰逢国庆长假,不少人饮食偏荤、摄入高能量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此时“燥邪”当令,极易伤肺伤胃,因此寒露时节成为中医养生的关键节点,人们需根据节气变化调整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界的节奏。
寒露时节,南方气候以“燥”为主要特点,“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成为饮食养生的核心。从中医角度,可适当食用红枣、桂圆、生姜等温热性食物补充身体阳气,同时搭配银耳、百合、蜂蜜等滋阴润燥食材,缓解秋燥带来的鼻干喉痛、咳嗽等不适。日常饮食应保持清淡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水果可选择梨、山楂、石榴,蔬菜推荐萝卜、藕、银耳及各类菌类。中老年人则可多吃红枣、莲子、山药、鸭肉,以增强体质,更好应对假期后的身体调节需求。
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裴超表示,寒露时节应根据秋燥特点,清淡饮食。例如,可食用沙参玉竹、生梨等,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有助于调节机体功能。
除了饮食调理,寒露时节的保暖同样不容忽视。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脚部作为离心脏最远、脂肪层较薄的部位,极易受寒冷刺激。脚部受凉不仅可能引发伤风感冒,还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影响血液循环。泡脚既能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流,辅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能改善脚部皮肤组织营养、缓解疲劳,是非常不错的养生手段。泡脚水温以40℃左右、能淹过脚踝为宜,也可根据需求加入干姜、桂枝、红花、艾叶等具有温经通络作用的中草药,兼顾养生效果与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逐渐收敛、沉降。假期中可能打乱的作息与运动习惯也需同步调整,以顺应节气变化。作息上应做到“早卧以顺应阴精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舒达”,避免因假期熬夜导致的身体耗损。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爬山、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项目,既能调养肺气,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加重身体负担,助力人们从假期状态平稳过渡到日常健康生活。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孙冲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达利真迹将首次大规模亮相外滩!部分展品抢先看→
2. 上海腔调!淮海中路的日与夜,藏着魔都的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