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徐汇区深化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推进“民情快办”工作,力求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化解在萌芽。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徐汇区委社会工作部推出“快办进行时”系列报道,走进13个街镇,聚焦民情响应的实效与温度,展现基层治理的创新与行动。
“以前发愁旧沙发没人收,堆在楼道里又占地方,想换新家具都没处腾,现在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明码标价还透明,新沙发顺顺利利进了门!”徐汇区田林街道尚汇豪庭小区居民王女士看着刚安置好的新沙发,语气里满是轻松。她口中的“方便”,正是田林街道破解大件旧物处置难题的生动缩影——曾经让不少居民头疼的旧床垫、老浴缸、破沙发“无处可去”问题,如今靠着“民情快办”机制,从“没人管的问答题”变成了“有选项的选择题”,实实在在解决了大家的“心头忧”。
物业帮助处置大件家具
就在几个月前,宜山路701弄小区的居民还在为楼道里堆积的大件垃圾犯愁。有居民通过“民情快办”线上渠道向街道反映,旧床垫、坏沙发堆在楼下,不仅影响小区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接到诉求后,田林街道立刻启动“民情快办”工作机制,按照“复杂事项协同办”的要求,依托居委、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及街道城建中心等多方力量,坐下来研讨处置方案,很快就制定出了详细的大件垃圾处置清单。
街道城建中心工作人员在社区宣传“运清爽”小程序
为了让处置更智能、更规范,街道还主动对接了区绿化市容局推出的“无废管家”服务模式,借助“运清爽”小程序,居民只要线上预约,就能看到明确的收费标准,后续的清运环节也形成了闭环。从预约到上门,再到最终处置,每一步都清晰可查。据统计,仅宜山路701弄小区,近几个月就成功处置了10至15个床垫、6至8套沙发、约10个马桶,还拆解了800公斤木材。曾经堆积的“废品”被清走,小区环境清爽了不少,居民们纷纷点赞。而在尚汇豪庭小区,物业近期也协助居民处理马桶、浴缸、沙发、床垫、衣柜等大件物品共计三十余件,装满了整整两卡车。
装修垃圾预约收运服务宣传
这一便民模式的高效运转的背后,是田林街道“民情快办”工作机制的扎实落地和持续优化。街道以党建引领“满意物业”治理为抓手,逐步建立起集物业清运、市场运作、社会捐赠、社区流转、政府托底于一体的“五位一体”协同处置模式,把大件垃圾处理从一道“问答题”变成了有多个备选方案的“选择题”。在处置链条中,“四个一”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一口受理”让居民只需反映一次,所有流程内部流转;“一人专办”确保民情快办专员全程跟踪、一管到底;“一天答复”让居民及时知晓处理进度,信息公开透明;而“一体联动”则推动街道、街区、居民区、社会组织、新兴领域群体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实现高效协同。而在过程中,街道各居民区党群服务站作为民情快办服务窗口覆盖到点,主动排查、提前介入;处置结果反馈到位,街道定期回访防止问题“返潮”;责任落实到人,民情快办专员、调度员、办理员各司其职;最后,街道并未满足于个案解决,而是拓宽工作思路,从“一件事”到“一类事”,将大件垃圾处置推动为街道层面常态化、制度化的社区治理项目。
物业帮助处置大件家具
除了高效的清运服务,街道还积极拓宽旧物处置渠道,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物业公司引导居民通过“爱回收”、支付宝、闲鱼等线上平台进行二手交易或预约上门回收;与“张志勇公益服务社”等慈善组织合作,将仍有使用价值的家具电器捐赠给有需要的家庭;同时联动宜家等企业推行“谁销售谁回收”的服务,真正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田林街道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是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灵活施策。商品房小区侧重专业清运和规范收费,老旧小区则强化物业托底和居民自治,确保各类小区“对症下药”、治理有效。
接下来,街道将依托党群中心·邻里汇、居委活动室等公共服务阵地,进一步打造大件垃圾专项回收中心,为居民提供免费赠送、物物交换的线下平台;依托有资质的回收企业,推出线上预约回收的小程序,让居民动动手指便能享受上门回收旧物服务。从“一件事”到“一类事”,田林街道通过民情快办机制,正系统性地把人民群众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省心事”“放心事”。
记者:姚丽敏
图片由田林街道提供
制图:黄珈玥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