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从上海展览中心到南京西路,感受静安的机遇与魅力|《申城寻珍·静安篇》第二集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9-29 15:36:25

当漫画家、摄影师、音乐人漫步上海,他们会如何用画笔、镜头和音符解读这座人民城市?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穿梭于静安的地标街巷,即兴创作记录城市温度。

《申城寻珍·静安篇》第二集

城之脉动:

穿梭商业地标触摸开放创新的商业心跳

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不断探索高水平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共享中国机遇。从见证过时代风云的上海展览中心,到引领消费潮流的南京西路,漫画家“小林”林帝浣、德国摄影师尤兰达(Yolanda vom Hagen)、音乐人吴极,跟随路威酩轩大中华区总裁吴越穿梭于静安区的多个地标。

在吴越的引领下,艺术家们漫步于他成长的街区,领略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1955年落成的上海展览中心,原名中苏友好大厦,集展览、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马路对面的上海商城,由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设计,象征着中国与上海的开放姿态。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恒隆广场同年竣工,成为当时最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入驻。

与恒隆广场隔街相望的平安大楼,其底部曾是一家电影院,承载着岁月的印记与城市的记忆。

他们以画笔写生、用快门定格、把旋律写进晚风,在南京西路摩天丛林里捕捉时尚呼吸。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穿梭静安,即兴创作记录城市温度。

本片导演也有话说

一起来看导演手记↓↓

向上滑动阅览

导演手记

文 | 黄凯

LVMH的大中华区总裁吴越在社交媒体上十分活跃,与其说他是个管理着众多国际品牌的商业领袖,他更像一位深谙历史、深爱上海的文化叙事者。他成长于南京西路街区,既是这片土地的原生居民,也是其商圈发展的亲历者与参与者。

拍摄前的策划阶段,我前往吴越位于恒隆广场的办公室与他一起制定行走的路线。而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就此打过两通长达一小时的电话。我希望能挖掘他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联。是否该以他陕西南路延安路口的老宅为行走的起点?可那样路线会否过长?穿过他儿时上下学必经的威海路?但这未免体验太过个体,难以唤起更多人的集体记忆?正着走还是反着走?故事的叙述逻辑是什么?直到他找出了一张自己儿时在上海展览中心旗杆下蹒跚学步的照片。“太好了,这就是起点。”多么有象征意义。

我们最终确定的路线,如同一部压缩在步行尺度内的城市编年史:从1950年代的中苏友好大厦,到更名为上海展览中心,再到1970年代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历史现场,穿过80年代开工、1990年建成的“波特曼”上海商城,继续向东来到代表21世纪、也是吴越工作24年的恒隆广场。办公室窗外的马路对过,正是他父母婚后的第一个住处,平安大楼。不长的一段路,既是他的成长经历,也是时代前进的路标。当我们兴奋地敲定这一切时,才发现三个多小时已然过去,这期间两个人都没顾得上喝一口水。外面天已黑,他的同事都下班了。

如今的上海展览中心完全对公众免费开放,从延安高架下的南门进入,一路穿行至南京西路上的北门,这段旅程向所有人敞开。《申城寻珍·静安篇》系列视频不是一套伪装成City Walk的静安区风景展示,而是真的“可行走”的。

我真诚地希望,尚未到过这里的人会因此萌生好奇,也让每日匆匆经过却未曾驻足留意的人能重新发现感动——从而意识到,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其实与国家、城市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这种深刻的共鸣,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动机。也许有一天,这些由故事触发的艺术作品——一幅插画、一段旋律、一张摄影——能悄悄出现在建筑外墙的转角,让路过的人扫码即可感知,原来这条街道曾有这样的温度。

因为真正让人记住一座城市的,往往不是最热门的景点,而是某个不经意的细节、一次不期而遇的发现。我们想呈现的,正是这些本地人才知道的角落,甚至连本地人也未必了解的故事,以及每天上下班、上下课途中可能被忽略的触动。那么,何不为滋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为身边触手可及的日常而创作艺术?

不论是小林、Yolanda、吴极这三位艺术家,还是吴越,包括我们整个制作团队,都深爱上海这座城。我们期待无论是已不再“网红”的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商城……甚至是街边一张看似寻常的门牌号,都能拥有以它们为灵感而诞生的旋律与画面。这不只是一次城市行走与即兴创作,也是一场贯穿视觉、听觉与情感的多感官交响:记忆被唤醒、建筑可阅读、生活被表达。我希望通过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这三位杰出艺术家的即兴创作,能够让它既从历史中来,也透着南京西路的时髦气息;既链接本土文化,也带着世界的视角;既有关个体又能有全上海市民共通的记忆。这是一次从土地生长、最终回归日常的艺术共创,一次让城市的故事,在艺术中获得永恒生命的小小努力。

《申城寻珍·静安篇》由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新华网、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广东广播电视台上海记者站联合出品,上海市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中虚为名(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朵花开(上海)文化传播工作室联合制作。9月28日起,三集系列作品陆续上线,今日推出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