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文联 > 文章详情

用青春创意点亮民间文艺:上海青少年艺术创作展正式亮相

转自:上海文联 2025-09-29 12:04:52

9月27日,作为第六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的重要板块,“上海青少年艺术创作展”在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正式开幕。这次共汇聚了全市97位青少年小朋友的绘画、泥塑和手工艺作品,充分展现了小朋友的艺术创意与活力。

本次展览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汇集多家专业机构共同承办。其中,作为特别策划板块的“上海青少年艺术创作展”同步亮相,以青春洋溢的创作和独特的视角,为本届成果展注入了充满活力的艺术能量。

本次展览旨在鼓励青少年通过艺术记录生活、表达思想、传承文化。现场作品既有对传统工艺的学习与再创造,也有融入当代表达的跨界尝试,呈现出年轻一代在继承与创新中的探索与想象力。

在开幕式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馆长田青表示,举办青少年艺术创作展的初衷,是希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开放的展示平台,让他们在创作中建立自信、在交流中拓宽眼界。“希望让年轻人感受到:艺术并不遥远,它就在生活之中;传统并非古老陈旧,它能够因年轻一代的热情与智慧而焕发新生。”策展人黄琦珺在发言中谈到,本次民间艺术成果展中加入青少年艺术创作是历届首次,通过一个多月的社会化征集,通过创意、技术和主题性多个方面遴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次展览充分展现了民间艺术不仅有著名艺术家,还有青年艺术家和青少年艺术爱好者的参与,小朋友的加入让民间艺术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

开幕当天还同步举办了主题沙龙,聚焦“数字时代下青少年的美育创新与发展”。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陈迪,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竞赛活动部部长、非遗灯彩教师徐慧倩,学生代表李中桓及家长代表Nina作为活动嘉宾,从不同视角出发,围绕“数字技术对美育的影响”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陈迪认为,AI是辅助创作的工具,但艺术的情感与人文关怀不可替代;徐慧倩分享了AI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生动案例,并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导游”;学生与家长代表则从学习体验和成长陪伴出发,表达了技术变革下的真实感受与思考。嘉宾们的真诚分享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关于美育未来的多元启发。

“上海青少年艺术创作展”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种探索和实验。它让公众看到青少年在艺术道路上的可能性,也让家长和教育者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呵护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文化认同。展览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欢迎市民前来观展,走进青少年的艺术世界,共同感受青春与民艺的碰撞。